趣头条赚钱机制,让你了解趣头条到底赚不赚钱
看新闻赚现金,趣头条让你的时间越来越不值钱
“下沉市场三巨头”分别是拼多多、快手和趣头条。
前两个巨头大家都不陌生,趣头条又是何物?如果要进行类比,它属于“资讯类的拼多多”。
2017年底时,趣头条就有7000万注册用户,日活超过1000万,在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今日头条。
在信息爆炸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资讯,趣头条能脱颖而出,靠的是现金激励机制——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赚钱。
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为了研究一番,我下载趣头条的App,然后弹出一个“微信红包”。

打开红包后,是一个引导注册。等注册完毕,会出现一个邀请码界面:

邀请码是趣头条的赚钱核心,这里我先跳过,来到个人页面,看到有大量的日常任务:

简单来说,无论你阅读新闻、评论、分享或做问卷,都能增加积分,并且可以兑换现金。一般情况下,1万金币可兑换5元。
因此可以估算,用户需要阅读至少8个小时的新闻、或观看17个小时的视频,才能挣到5元,应该没有人这么傻去弄。
趣头条真正吸引用户的创新之处,是引入收徒机制。

每个用户都有专属邀请码,当好友拿着邀请码成为新用户后,自动成为“徒弟”,“师傅”能获得8元现金。
“徒弟”还能收徒,如果“徒弟”和“徒孙”每天坚持看新闻,“师傅”就能天天获益。
趣头条还设立收入排行榜,第一名的徒弟数量有4万人,简直是一代宗师:

只是越看越不对劲,这种拉人头进贡模式:师傅-徒弟-徒孙,像极了“传销”结构,但它完美规避法律的漏洞,毕竟没有骗任何钱。
师傅可以每天“唤醒”徒弟看新闻,至于怎么“唤醒”,如果你用手机注册,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短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拉拢用户的手段上,趣头条才是老手,拼多多自愧不如。
趣头条建立起一整套精确的金币奖励体系,将评论、停留时间、分享次数、唤醒次数等化为用户积分,鼓励用户病毒式推广,手段高明。
嫌弃趣头条的人有很多,那些不贪图便宜的用户,才是它的无效用户。

用金钱激发人的“贪欲”,这很正常,如今电商平台用折扣券来吸引用户,同样是一种商业竞争手段,无需批判。
但用户赚来的钱,是否真的按时发放,得打上一个疑问。百度搜索“趣头条 封号”等关键词,能搜到161万个链接:

被封号后询问理由,趣头条客服给出的答复十分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标准:

因此很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故意封号,达到控制成本”的人为因素呢?
另一方面,趣头条提供的内容实在惨不忍睹,打着“让阅读更有价值”的口号,结果推荐的都是什么玩意?
我第一次打开首页,弹出来各种辣眼睛的猎奇标题,试问这类文章真的有阅读价值?

这些内容涉及伦理、八卦、异闻和养生等方面,说好听点是接三四线城市的地气,不好听就是低俗的擦边球内容。
或许在趣头条的产品逻辑里,那些愿意每天赚几元的用户,同样能阅读这种消遣资讯,更能接受铺天盖地的广告。
即使是换成一堆垃圾广告,只要有现金机制存在,用户就能趋之若鹜。我想起年初的各种直播答题软件,用户同样冲着“百万奖金”而来,学习是不可能学习的。
前有内涵段子尸骨未寒,后有趣头条顶风作案,终于惹来人民日报的批评。

下一次估计是监管部门的综合整治了,估值15亿美元的趣头条,离奔赴美国上市的梦想,还很遥远。

张靓颖曾经有一句经典名言:“你的时间很值钱。”
作为“下沉市场”的巨头,趣头条的用户普遍集中在北方的三四线城市:

他们虽然没有一二线城市用户那般,追求高品质的互联网生活和消费需求,却有庞大的人口和流量,也是拼多多和快手最喜欢的人群。
他们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头条,购物就要拼团,无聊看看快手,有心当个主播......抖音五分钟,人间三小时,这是互联网给予他们的全部。
人偏向于阅读轻松不过脑的内容,没有谁愿意排斥,但不加引导的内容,传递出的畸形价值观,真的是一件好事?或者说,他们就活该如此,活该被糊弄?
此外,在手机没有给趣头条任何权限的情况下,它竟然能自动读取短信验证码,让人诧异和不安。

免费都是最贵的,如果免费还能从中赚钱,那就是在吃人。前不久被取缔的“非法集资”平台钱宝网,它的口号就是“看广告赚钱”。
我不清楚趣头条的底线在哪里,作为一个“让阅读更有价值”的平台,正狠狠地打自己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