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秦纪二•秦灭六国
一盘围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布局、中盘、收官”。
不论是布局、中盘战、还是收官,落子次序都极其重要,一个顺序的颠倒,就会让活棋变死棋,死棋变活棋。尤其收官,经过了布局与中盘战斗,地盘大小基本稳定,若收官先后次序失当,胜败或致逆转。
战国犹如一盘棋,秦灭六国便是这盘棋的收官之战,怎么收是很有讲究的。自前230年灭韩后,历十年,秦统一中国,收官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其背后正是暗藏了秦国的统一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虽说那时秦国的胜局已定,但若错了这个顺序,六国延命几年、十几年不成问题。试想嬴政驾崩之前,还没有完成统一,胜负或未可知。
秦国收官,离不开两位至关重要的将军:王翦、王贲。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皆是由王氏父子完成收官。尤其是面对阻力最大的赵国、楚国,赵有李牧、楚有项燕,两场最难灭国之战皆是王翦领兵收官。
①韩
韩国在七国中最小,秦一步步将其蚕食殆尽,前230年,被一小将内史胜灭掉,秦国正式开始收官。先灭韩国,不止因其国小易灭,也因其位置险要,处入函谷关之要道,秦国收官,必须先收韩国这个官子。
②赵
先收三晋,是秦收官第一步战略,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就是赵国。其实,秦灭六国不止用了十年,自前257年始秦军兵临赵国邯郸城下,欲灭亡赵国,就拉开了大一统的序幕,只是那时赵、魏、楚三国合纵,联军击退了秦军。秦第一次灭赵失败后,诸侯开始恐慌,先后进行了两次五国伐秦:前247年,魏国信陵君组织了一次五国伐秦,将秦军打出函谷关;前241年,楚国春申君组织了一次五国伐秦,这一次却成溃败之势。
长平之战后,赵元气大伤,但仍有与秦一战之力,不仅与秦为敌,赵还与燕作战。赵国名将李牧曾大破燕军,又于前234年领兵败秦,击败秦军。前232年,秦军再次伐赵,遇到李牧的军队就撤回。李牧,是赵国最后一张盾牌。
前229年,王翦亲自领兵伐赵,与李牧交战。赵国兵败,但李牧却不是败在与王翦对阵的战场上,秦人给了赵王宠臣郭开金黄金,郭开金诽谤李牧,赵王捕而杀之,李牧就这样败在自己人手里。
前228年,王翦攻克邯郸,虏赵王。虽赵国公子嘉奔往代,自封代王,业已名存实亡,不过是个只剩一眼的死棋。
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在关中六国最为强盛,是秦最棘手的劲敌。战国有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赵各有两位,其中赵国的廉颇、李牧皆是在抗秦之战中成名,由此可见,秦灭赵付出了多少代价。
③魏
前225年,王贲领兵伐魏,引水灌大梁,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至此赵魏韩三晋全部纳入秦国囊中,用时五年。从以赵国为代表的三晋开始收官,是必须要走的次序。如果秦没有把韩、赵、魏这三国作为第一序列,而是先去攻打楚国,或者同时与楚国开战,恐怕会像拿破仑先打俄国一样,以致兵败滑铁卢。
④楚
收楚之战同样非常艰难。起初,嬴政问李信、王翦需要多少兵伐楚,李信争功心切,言二十万即可,而王翦沉稳老道,却说非六十万不可。嬴政认为王翦老了,就派李信伐楚,结果李信被楚兵打的丢盔卸甲,损兵折将,嬴政这才派王翦出山。前223年,项燕兵败于王翦,楚国灭亡。
⑤燕
其实在在收三晋之后,秦国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南下收楚,二是向北伐燕。原本齐燕应该是往后放的,但因为一个事件,导致伐燕计划提前,这个事件就是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直接导致了伐赵之后的秦军,一路打到燕国都城蓟,这一年是前226年,燕王逃往辽东。直到前222年燕王才被俘虏。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秦国一开始只派二十万伐楚的原因,因为大部队都在燕国战场。
虽然燕国是第五个收官,却是在收赵后一鼓作气拿下的伐燕在伐楚之前,只不过燕王逃亡,灭燕拖了好长时间。荆轲刺秦王,让燕国迅速遭遇打击,也帮助秦国做出了正确的收官顺序:先燕后楚。这个顺序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燕国弱小、楚国强大,收官自然是先易后难,如果秦军先伐了楚留下燕,齐燕最后联合起来,秦国肯定没有那么快灭掉六国。
⑥齐
齐国可谓是六国中亡的最窝囊的一个,王贲领兵直入齐国都城临淄,齐国未战而投降。
公元221年,灭齐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完成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