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叫夏河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146人  黄叶村人

从夏河回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然而,几乎每一天都会想起她。夏河在我的心中流淌着。夏河,留下了我的脚印,我的梦想,我的留恋。

是的,我留恋,这个叫夏河的地方。留恋夏河的风,留恋夏河的水,留恋夏河边的小路,以及夏河边的村庄。还有就是那个湖边叫爱莲小筑的院子,还有,院子里的石磨盘,最留恋的,是院子里坐过的、摇晃过的那个秋千。

在去夏河前的晚上,只知道,要在汾南村举行一个新书发布会。对于一个爱书人来说,书的诱惑真的是非常大的,肯定胜过美食、胜过美景。我对美食,兴趣不是很大。或者说对吃,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不是特别难吃。

嘉善北部,其实与吴江南部,特别是芦墟、黎里等地,是完全连在一起的。一湖之隔,分湖南岸是嘉善,北岸是吴江,所谓“湖以名分水不分”,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吴江人到嘉善,嘉善人到吴江,来来往往,一直是很正常的。

去之前,我问姚立军老师,是否知道汾南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将发布什么书?邀请你去吗?姚老师说,没有邀请我。我问一下,如果好书,问他们要一下。后来姚老师问了,告诉我,是文联出的柳洲丛书。

第二天早上,坐公交到芦墟,走在西栅河边时,小石发来微信:老师,我们已经在社长家里了。穿过不长的弄堂,走进了清河书屋。在书屋里坐了一会,我们就出发了。张老师带了几大包书。

嘉善的马路很小,比吴江的路小得多。车经芦墟镇南,进入陶庄境内,然后,又进入汾玉。汾玉也是一个小镇,曾改名为汾湖镇,现在与陶庄合并了。路上,姚立军老师发来柳洲文丛新书发布会的方案。原来,这已经是第二辑,第一辑不知道什么内容。我告诉姚老师,现在正和张舫澜先生在前往汾南的路上。姚老师说,夏河张姓大户人家,说不定你们一个祖上。分湖志里提到湖南大姓有张。他发来张才方的搜狗百科链接。告诉我,他是夏河人。张才方是嘉善人,1965年出生,曾任嘉兴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嘉兴日报社副总编、总编、党委书记,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兼市应急办副主任等职。现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总工会党组书记、省农办主任。

转了几个弯,终于到达目的地汾南村老村委。这里是西村文旅公司的办公地。著名作家杨越岷、西村文旅顾问陆雪明已在等候我们了。曾经见过杨越岷先生,可能是前年吴江区了凡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今天是第二次。在二楼办公室里,陆雪明介绍汾南情况,以及村西文旅的规划。他是嘉善日报总编。杨老师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他的新书《夏河流淌的故事》,认认真真地签名、钤印。他从旧信封取出两个印章,他说,这两个章是当时的两个青年所刻,四十多时间了。印泥也是文革时候的。

驱车前往一个叫姚溇的村庄,村的旁边是一个湖泊,叫门前荡。迎面有风徐徐吹来,很凉爽。老陆和杨老师带我们去一个民宿,叫爱莲小筑,是刚建成不久的一个民宿,在湖边。一条不长的小径通往爱莲小筑,小径旁是竹篱笆,还有花草,还有树木,还有瓜果。大家都很欣喜。

关于爱莲小筑,同行的小石也有文字,偷懒,也因为她写得好,摘录部分:

爱莲小筑共八间房,以节气来命名:谷雨、惊蛰、芒种、白露、小满等等,清新而亲切。它是远离喧嚣、远离凡尘的世外桃源,它也是温馨宁静、充满烟火气的农家小院。

墙上的几幅荷花图非同一般。两块大而敦厚的旧木板钉在一起,娇艳的荷花就从这木板上“长”出来。我们在猜测木板的前生,张建林老师说是船板,我脑海浮现出了查文荣老师那幅“柳溪月色图”里的那叶晚归的小舟。但问了陆老师才知道,那是稻筒。我似乎看到农人挥舞着手中的把把稻穗,把稻筒一遍遍锤炼,以至于今天,我还能嗅着阵阵谷香。

院里有种满睡莲的大大小小的水缸,小鱼儿在莲叶下悠哉悠哉的游着。历经岁月打磨的磨盘,静静诉说着远去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内容,你得用心去听。留下一双身影,洒下一串清朗的笑声在棕榈树下的秋千上。至于海誓山盟就放在彼此心里吧!

中午在爱莲小筑用餐。老陆拎来一桶米酒,是他叔叔做的,果然好味道,甜甜的,有稻谷清香的味道。杨老师很健谈,讲分湖,讲夏河,讲他自己的故事。他说,今年要出四本书,其中一本是日记集,书名《我们和我们的家》。他说,他在借调《浙江日报》的八个月时间里,每周给妻子写一封信。还给小孙子写了很多信。我想,杨老师的这本书一定很好看。

午饭后小睡。两点多起来,在小院周围转了一下,又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坐了会。然后,走出小院。在门前荡边,遇到金身强。记得前两年在苏州偶遇过。又往前走,遇到了子仪。她和张舫澜先生握手,他们见过多次。我和她握手时,低声介绍自己,她可能没听清,表情没有什么反应。与子仪在网上联系已有多年,但一直没见过面。这次在夏河相遇,是一个意外。上个月,看到徐志摩纪念馆的公众号,介绍馆刊《太阳花》。因为记得子仪是刊物的编辑,就问她要刊物。子仪说,我已经辞掉了,不大好再跟他们开口了。她给了我一个联系人的微信名片。

数十人一起在小村里闲逛,说说笑笑的。很多人都是老朋友。除了我们5个吴江人,其余都是嘉善的。这些人中,认识的只有初次见面的杨老师和老陆,还有金身强,以及意外相逢的子仪。

一群人一起去看两幢老房子,很破旧的样子。老房子的主人是谁?是什么时候造的?不知道。这样的老房子已经不多见了,特别是乡下。在看老房子的时候,我忽然听见子仪说:“天真蓝。”我抬头看天空,天空真的很蓝。后来,看到子仪的朋友圈里,她发了图片,有文字:我想说天真的很蓝,只是稍微有点远。

大家在老房子前合了影。

下午的新书发布会是三点开始的。我看见子仪在签名赠书,就发微信给她,能签一本给我

吗?过了一会,她回复,正好还有,我让张舫澜老师带给你吧。我告诉她,我也在的,坐在门口。

这次新书发布会上,是第二辑柳洲文丛,共有10本书。杨老师的《夏河流淌的故事》是其中的一本。

杨老师的这本书,分三辑,辑一夏河流淌的故事,所收文章均与夏河有关,写记忆中的夏河,写夏河沿岸的风物,写夏河的历史故事,写夏河的美丽,写夏河的沧桑……对于夏河,杨老师多次用了一个词:诗意。他对夏河怀有特别的情愫,“夏河确实是一个蕴含诗意的名字,是一条流淌许多故事的河道,更是一个富有沧桑历史感的古老村落。”他对嘉善“西北角”的人文景观有所积累。他对夏河是有偏爱的。“与其说是寻古探幽,还不如说是在打捞旧时的乡愁。”他说,因为我与“夏河”有一种缘分。

杨老师把夏墓荡和分湖看做是文人湖。是令人神往的诗意栖居地。他说,历代文化名人,包括他们的后裔在此聚族而居,不但在夏河沿岸地区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古村落景致,也形成了嘉善“西北角”独特的历史文化。他提出了重建夏河沿岸美丽乡村的构思。

在他的笔下,夏河沿岸的风物让人难忘。他写分湖紫须蟹,写葫芦,写陶庄的黄雀,写鲈鱼。还写夏墓荡和分湖的喜鹊,写撩拨乡愁的鸣叫声。

“前湖山色近如何,环碧桥头几度过。不是吕周诗思好,夏湖风月为谁多。”杨老师引用了南社诗人周芷畦的诗,他说,这是一条诗歌飘逸的河流。一条充满欢乐的河流。

要了解夏河,杨老师的这本书值得一看,他夏河沿岸的历史以及风土人情都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夏河,又叫夏湖,民间称之为夏墓荡。这次的汾南之行,实际只是看了夏河沿岸的风景,没有去看夏墓荡,这是有点遗憾的。幸好离夏河不远,如果想看,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那么,就留一点遗憾,留一点念想吧。就让夏河静静地在心里流淌吧。夏河于我,是一个意外,意外总是难忘的。

我不会忘记,有个地方叫夏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