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心理心理专题推荐集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2018-01-12  本文已影响400人  野芽
人际关系治疗专家沙利文和罗杰斯主张在自我接纳之前,必须先取得他人的接纳。
因此,要自我接纳,就必须让他人能够了解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团体心理治疗》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本人字丑、生活邋遢、且无调理,常常读过的书再想找到或回顾重点,难如登天,但聪明如我,一个机灵想到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图片功能来做读书笔记,以便随时翻阅。

因此,在朋友圈发读书笔记已成为我重要的习惯,一遇到经典的或如雷一样劈到我的金句,我就赶紧掏出手机,噼里啪啦地打下来藏到朋友圈。

果真是一千个人眼里,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这一习惯,有人称我为他的“精神导师”,有人称我为“行走的鸡汤”,还有人如若我1天不发圈就会来问我是不是身体欠安,3天不发圈就怀疑我是不是心理障碍了,要为我提供倾听的耳朵,献出心灵的慰藉。。。(感谢这些默默关心我的人)

那几天身体不好,没碰手机而已

当然,最让我在意的一条评论惊现于今早7点08分。

大叔曰:

丫头,别每天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文学与生活永远是两条平行线[微笑]

我回:

大叔,别总拿你陈旧老套的眼光看人,因为那是你的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你所谓的“生活”都是虚假与表象的,而真实与本质都在书本里,所以,我借由书本看透与思考本质,活出真实,何乐而不为?

大叔又曰:

代沟[呲牙]

我回:

不是由年龄造成的代沟,而是由于差距造成的,说白了就是我甩了你几条街而已[呲牙]

2个回合后,大叔不再言语,我暗爽不已。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之所以,能和大叔用如此放肆真实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我和大叔彼此真诚相待、真心关心彼此,所以,无需用谎言来维系虚假而表面的美好,“说实话,讲真话”并不会伤到关系。

真正好的关系,是容器,容得下彼此的不同。

我从不刻意规避自己“讲真话”的恶习,因为,我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有信心。

我相信他们能够承受得住“真话”的打击,并且由“真话”而造成的关系危机,也会因现有的良好关系被化解;由危机造成的心理紧张感被化解后,最初造成危机的“真话”,会因真实的“自我暴露”使关系更加具有韧性,更加能够承受打击。

因此,我认为“会”说真话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亲近”。

当然,事实也总验证我的信念。

2017年09月,外公因病去世,悲痛之余,我更心疼的是外婆。

外婆才78岁,年纪轻轻,就要守寡。

外公去世前,外婆是个神采奕奕的小老太婆,眼神里总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整日劳作却从不叫累,家境清贫却从不抱怨物质匮乏,从她那里你能读懂什么叫“知足者常乐”。

然而,外公去世后,外婆从前轻快的步伐陡然间就沉重了起来。

2017年12月,我回娘家,便邀外婆一齐到娘家相聚。

见到外婆,与她相谈,寥寥数语,我便震惊不已。仅仅几句话,外婆不停地透露“活着没意思,只给儿女添麻烦”的讯息。外婆说话时,声音怯懦,眼神犹疑,我找不到从前那个声音有力,眼睛总在发光的外婆。

对于外婆的种种念头,我感到害怕。

思忖半日,我想到解决外婆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她找个伴。

一来,外婆年纪大了儿女家她过不惯,也没必要强求她和儿女在一起,彼此适应都有难度,毕竟还有儿子有儿媳,女儿有女婿,儿子女儿相处容易,儿媳女婿多年来未曾在一起磨合,相处起来就有困难了;二来,解决“老年人孤独”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个“同病相怜”的作伴。

于是,我小声对妈妈说:“我们给外婆找个老伴吧!”

妈妈说:“别胡扯,你可千万不能和你外婆说这事,他们老一辈思想封建,他们把再嫁当作羞辱。”

我晕,“夫死从子”的封建思想余毒还没被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清除干净呢?难不成“贞节牌坊”真就比自己的幸福重要呢?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不爱多管闲事的我,从不揽挨累不讨好的苦差。

明知建议外婆“再嫁”是苦差,我还是决定用“建议”刺激一下她这颗灰冷的心,就算她不能接受我的建议也可以让她暂时忘记丧夫的孤独与痛苦,把焦点转移到对我口无遮拦“建议”的反驳上。

人在愤怒时,自尊心会暂时地增强,会暂时地充满活力,哪怕只是短暂的找回活力,我也想要外婆透过愤怒与反驳来回味一下从前有活力的自己。

果然,当我建议外婆再找个伴时,外婆反应很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刚烈”。

“恶心死了!那样的话,我宁愿跳河!够丢人的!”外婆说话时,有些羞怯。

“你们就是被人骗了还要给人数钱的那种。。,人都会感到孤独,谁不希望有人可以陪伴自己,外婆你不是不想,你是怕被人笑话,你是怕丢人,而使你觉得丢人是你的‘贞洁’观,形成你贞洁观的是封建思想的驯化,你们被教导守一辈子寡才是好女人,所以,你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捍卫封建思想,但是其实你们被封建思想骗了害了,可是你们还愿意继续为其牺牲,也就是给骗自己的‘封建思想’数钱。”

一气呵成,而后语毕,大字不识的外婆,在我的比喻下竟然听懂了其中的道理。

对我的“真话”,妈妈和外婆两人不约而同地又气又笑起来。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你们就是给骗子数钱的那种(傻子)”

不是由年龄造成的代沟,而是由于差距造成的,说白了就是我甩了你几条街而已~”

我这么耿直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会不会没朋友?

哦,忘了告诉大家,文中的大叔,是我以前的领导,某公司副总。

我这么耿直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会不会没前(钱)途?

2014年,因身体大恙再无力工作,遂辞职,安心在家调理身体,顺带养心。

辞职后,我最大的快乐就是我再没必要为了功利,假意迎合虚伪、无用的“社会”价值观,我再无需用谎言来维系虚假而表面的美好,我再不用微笑面对那些明明讨厌的人,以获得现世的安稳、仕途的光明。

我开始审视自己,我开始剥开人事物的表象,探究其本质与真相,读书与思考是我看透看清的工具。

大叔的“丫头,别每天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文学与生活永远是两条平行线。”之所以会让我在意是因为他激发了我对“真实世界”与“童话世界”的思考。

读书、写作、练习跳舞、锻炼身体、调理身体、看电影、寻觅美食、偶尔短足旅行、偶尔接接咨询……

辞职后的每天都被自己喜欢的事情占据,的确再没空进行“无用”社交,当然,也并不是没空,时间完全在我自己掌控,我想做什么由我自己说了算,只因“我不想”才导致“我没空”。

我的幸福生活在大叔看来是由我自己一手打造的“童话世界”,大叔不免想要伸手把我救回与童话世界平行的“真实世界”,也就是他所说的生活。

然而,在我看来,恰恰相反,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是我,不是他。

“真实世界”应该是指不戴面具,可以自由表达真实想法,自在探索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世界。

你所在的职场,你所在的社会,你所处的生活,可以不戴面具吗?

在大叔所指的“生活”中,人们的关心的是如何趋利避害,人们因为害怕受伤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人们因为功名利禄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假意奉承、层层防御是“生活”常态。

而我的世界里,我关心的不是如何趋利避害,而是如何自知自爱?

我探索自己真实的感受与想法,我探寻感受与想法产生的根源,我当然也渴望回应,我当然不希望自己被孤立在群体之外。

毕竟,人人都有“联结”的需求,“与人联结”就像“性”一样是人类无法避免的需求,人人都有对“关系”的渴望。

不过,我们联结的客体却并不一定是人,只要有情感卷入和回应,我们便可以感受到由“关系”产生的愉悦感,因此,我不必为了满足自己“联结”的需求而去建立关系,“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也可以作为没遇到知音前的选择。

我对“现实生活”中虚伪、无用的社交表现出的性冷淡,让大叔以为我活在了童话的世界里,其实,我只是选择了一种自知自爱的生活方式。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大叔说“代沟”,而我却故意用“不是由年龄造成的代沟,而是由于差距造成的,说白了就是我甩了你几条街而已”刺激他,但刺激他的同时,我也是在说实话。

大叔总以年长自居,常以倚老卖老的姿态来关心我,关心是真,但认知却假,他的认知停留在了“以假作真”的生活里,由于他认知的误差,导致了他的关心蒙上了自恋的味道。

我若不戳穿大叔的自恋,还自己一个公道,就对不起彼此真心实意的友谊。

知音难觅,宁缺毋滥,不接受滥情的我也决不拒绝和轻易放弃任何一段真心相待的友谊,而维持与捍卫友谊的最佳方式就是表达真实的自己,经不起“真实”考验的友情,你大可放弃。

欧文亚龙的《团体心理治疗》中,不断提及团体的成长离不开“冲突”,有凝聚力的团体能够承受得住冲突,化解冲突后的团体,凝聚力会增强,并会因冲突的解决而得到成长。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如此,没有冲突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虚假的。

真正好的关系,是容器,容得下彼此的不同。

你没有知己,因你从不暴露自己

由于对关系的信任,使我推测出大叔不会因不堪忍受“实话”的打击,从此对我置之不理。

果然,不一会儿,我的微信短消息便提示我:“年轻就是本钱,说话都这么个性[囧]”

没错,是大叔发来的。

我回:“为了让你不要倚老卖老,我真心不容易[偷笑]”

大叔又回:“小丫头一枚,不过快活点对身体确实有好处[呲牙]”

……

如果,我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愤怒与真实的想法,就不会有冲突,然而维持虚假的美好,并没有意义。让他人能够了解你自己的本来面目,才能够让他人爱真实的你,接纳、认可真实的你。

如果,你从未暴露过真实的自己,别人又怎么有机会去认可、接纳与喜欢真实的你?

如果,你从未暴露过真实的自己,你又怎会知道哪些人可以认可、接纳与喜欢真实的你?

所以,你不暴露自己,你怎么知道别人认不认可自己,你怎么让知己找到你?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

如果,你从不相信真实的自己值得被爱,又怎会暴露自己?


PS:

文中关于自知自爱以及梅妻鹤子的认知是受到一个小和尚的喜怒哀乐《且幸风霜又一年》一文的启发,以前对“自知自爱”与“自律”,“孤独”与“联结”是有一些概念的,但很模糊,借由小和尚的观点,我清晰了。

具体请参照原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