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Myself_048f

      时间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过年了。街上也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也都早已贴起了对联,准备着年饭,等着远方归来的亲人。

      关于过年也有很多个传说,大致就是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年,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而爆竹破碎声和大红布能驱赶年,人们就在腊月三十的夜里,坐在一起,烧竹节,挂红布。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等。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

年初一: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记得赶走年兽的这个故事,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岁: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待的过程。守岁就是守着碎竹片的简称。

除夕:腊月卅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年”的这一夜。

红布:如今的对联。而除夕夜里大家饿了,拿东西出来吃则演变成了我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如今的年夜饭。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年,当然也有与怪兽不想干的记载。“谷孰也。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孰也。从禾。千声。奴顚切。古音在十二部。春秋传曰。大有年。宣十六年经文。谷梁传曰。五谷皆孰为有年。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可见,年本义为丰收时节。年兽又称年这一说,毫无根据和道理。“过年”,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习俗,从最初的诞生的本意来说就是庆祝、喜悦。关于爆竹习俗,目前可考据的最早明文记载于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爆竹”却有事天地鬼神之意。但此处绝无有关驱赶怪兽的记载。春联习俗,起源于桃符。《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春联的起源也有敬鬼神之意。但跟怪兽也无关。

      过年的习俗一直在演变,不管古人怎么记载,过年都是最喜庆的日子。放爆竹、贴春联、沿袭为当今过年最普遍的活动,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深远地影响世界各地。

      大概是因为我过年要上班的缘故,感觉过年的气息没有那么浓重。还是因为自己不在是孩童。而看到的更多的是年前各种礼品,菜品,车价的暴涨。远方归来的长辈们通宵达旦的打麻将,打牌的活动。三十晚上有多少是全家在一起守岁的?不变的还是年到了,放假了,大家喜悦的心情……

    另外提前祝战友新年快乐,狗年大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