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1]山衔落日浸寒漪。[2]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
【简评】
俨然一幅蒙太奇影视画面。景色优美,情调悠闲。“横牛背”之“横”字最得童趣。无腔短笛,乃统领全篇之背景音乐。
书湖阴先生壁[1]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2]。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
【简评】
《书湖阴先生壁》共两首,称赞杨德逢家庭院内外的环境优美,此其一。本诗最为人称道的是后二句对仗的工稳,“一水”对“两山”,“护”对“排”,“田”对“闼”,“将绿绕”对“送青来”,白水、绿田、青山,色彩和谐鲜明;“水”、“田”、“绿”、“山”、“闼”、“青”,韵致浏亮摇曳;一“护”一“送”,更是将静止的景物写得灵动非凡,从而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
-
[1] 湖阴先生:姓杨,名德逢,号湖阴先生。是作者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邻居。
[2] 畦(qí奇):田中用土埂分划的排列整齐的小区。
[3] 排闼(tà踏):推门直入。
-
[1] 陂:陂塘,蓄水的池塘。
[2] 漪:水面波纹。
[3] 无腔:不入调。
乌衣巷[1]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2]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3]飞入寻常百姓家。[4]
【简评】
此为《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是一首抚今伤古、婉而托讽之作。前二句写出乌衣巷荒凉衰败的景象,“夕阳斜”,透出一种萧条之感,具有象征意味。后二句借写燕子,表现出乌衣巷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背景的转换,借燕子的命运暗示出人世的变迁,表述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唐汝询云:“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唐诗解》卷之二十九)此诗虽为怀古之作,但却不作议论,诗人只是从侧面落笔,选取了野草、夕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可谓融情于景,以小喻大,用今日之衰败反衬昔时之繁华,含蓄深沉,意味无穷。
-
[1]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关于此巷的得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较为流行的解释是因为这里曾是东晋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而王谢子弟喜穿黑色衣服,因而得名。
[2] 朱雀桥: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六朝事迹》云:“晋咸康二年(336)作朱雀门,新立朱雀浮航,在县城东南四里,对朱雀门,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
[3] 王谢:即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两大家族。
[4] 寻常: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