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收并购测算的分析框架

2020-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清言卿语

谈一下收并购的测算决策点。重点关注四项指标:销售净利润率、自有资金回报率、自有资金的总销比、总销与总投比。以上四项指标,如果只有一项不达标,差距不是那么大,是可以谈的。如果有两项以上偏离度都大,这个项目的风险,谁干谁知道。至于风险边际设定在什么区间,不同公司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我这里的边界不是标准答案。

先说点题外话。

在财会的大神面前谈财务测算,有点班门弄斧。但我们的重点不是财会专业的技术流炫技,而是关注决策面。

我们的观点还是这样,如果大帐算不过来,小账就不用算。收并购不是土地市场举牌,每举一手都在考验老板兜里的钱,所以需要精耕细作。即便这样,也未必能举下来。有些项目企业是为了做规模,或为城市战略布局,或为之前已获土地的加持,或对未来预期激进,或其他利益勾连,都可以一直举到利润微薄甚至不挣钱。

收并购的不良资产存在操盘风险。所以项目接手后,法务、债务、政府关系的清理在第一位,这些严重依赖外部的配合,在时间维度都具有不可预测的硬约束。因此财务的动态测算没有太大意义。在做跟进决策的时候,如果静态财务大帐都算不过来,项目就不值得折腾。

回归正题。

我们先看最要紧的指标,项目的销售净利润率。

净利润=不含税总收入-不含税总支出

净利润率=净利润/总收入

一、总收入

地产的总收入就是地块的总货值,在财务里称为总流水。

一般普通住宅项目可售由三大块构成:住宅、底商、车位

复杂商业地产项目还有商铺、写字楼、公寓、酒店。这类项目比较复杂,有它自身的估值和逻辑,涉及资金面很大,流动性较差,不在这里讨论。

总收入=住宅*均价+底商*均价+车位*均价

按房地产增值税税率11%计算。

不含税总收入=总收入/1.1。

有了地块的规划指标及市场营销报告,以上数据就一目了然。

当然精致版的测算,住宅还分高层、洋房、别墅,位置还分楼王、边户。底商也分位置有不同定价,车位还分楼栋、人防非人防。算大帐如果过于精细,反而看不清大的价值,不建议扣得过细。

在某些地方的车位极为难销,会变成库存,所以也有将车位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收入,特别难销的甚至不计入。万一能卖,就作为对抗财务风险的冗余备份。

二、总支出

地产的支出有三大类:成本、费用、税金

1、第一项:成本

成本项包含土地成本、前期及建安成本、如果有代建,还有代建费

土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及契税。

前期及建安成本,如果初略匡算,可以根据配置按全建面来测。

我认识很多成本,做到总监位置,如果没有别人现成的计算表格,没有无比精细的数据。你问他百米普通配置高层住宅的建安成本均下来约多少钱,对方都是没概念的。所以我一直强调,在决策面,需要的并不是特别精准的个案数据,而是常识性的统计数据。

代建费=总流水*约定代建费率

由此我们看到总成本就是:

总成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代建费(如有)

因为在建安成本和代建费总有一些票据会损失,无法进入成本。所以不含税部分就未必取值1.1,可以取1.09,代建费取1.06。这属于经验,并不精确。

因此,不含税总成本=土地出让金+建安成本/1.09+代建费/1.06

2、第二项:费用

费用也是三大块: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销费用好理解,各地产公司都在控这个费率,与总流水有一定的关系。货值高的项目,费率相对会低一点。

管理费用就是人吃马喂,一个项目公司一年的开支也相对恒定,根据预计开发周期,就可以算出来。

财务费用,就是融资成本,借进来多少钱,费率多少,使用期限,这是一笔比较大的费用。

比如融资借款5亿,借期2年,资金成本12%。那么财务费就是5*2*12%=1.2亿

由此我们看到总费用就是:

总费用=营销费+管理费+财务费

考虑到费用也有票据损失,同样道理,取值可以估算考虑1.03

因此,不含税总费用=(营销费+管理费)/1.03+财务费

3、第三项:税金

谈起税就略复杂,有一套计算方法。外行不是很容易看懂。因为收税的秘诀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普通人一眼都看懂了,那怎么能行呢?这些年央妈只要搞量化宽松,就不停的整英文,比如MLF、SLF、SLO、PSL等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要能搞明白数你牛掰。所以以下阅读困难也不能怪我说不清楚。

地产的税金有四项:增值税、增值税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增值税销项-增值税进项

增值税销项=总收入-不含税总收入

增值税进项=(总成本-不含税总成本)+(总费用-不含税总费用)

所谓增值税附加,是由城市建设费7%、教育附加费3%,本地教育附加费2%,合计费率12%。

增值税附加=增值税*12%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取值有30%、40%、50%、60%四挡。对应土地增值率50、100、200、>200。

也就是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地价越低,售价越高,土增税税率越高。所以做高成本是降低土增税的方法。有些上市公司将合约订单关联交易给自己隐形操控的私人公司,同时抬高价格做高成本,一举多得。一边把上市公司的钱装进了自己的私人口袋,同时减少了土增税。当然,关联交易如果被发现,这肯定违法。

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25%。

企业所得税=(不含税总收入-不含税总成本-不含税总费用-增值税附加-土地增值税)*25%

以上看起来都挺复杂,尤其土增税还有一套规定算法。

如果我们不做税筹优化。大致看,总税负/总流水高于26%会是大概率事件。

三、净利润率

根据前面的推导,只要知道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的数据。净利润率大帐自然就有。

我见过一个秃鹰型并购的业内顶尖高手,在我报出地块亩数、容积率、当地竞品售价这几个数据的同时,他的手指报一个数换几下手型,数据刚一报完。对方就将净利润率和相关指标直接报了出来,与我们表格的测算几无差异。同时把成交底价和交易的约束前提和交易路径一下就抛出来。所以,坐在谈判桌上,这种人从来都是永远的主导者。

这里的诀窍就是把经验数据转化成预判模型。总流水是这里最核心的指标,土地成本是现成数据,建安、费用相对恒定,除了财务费用现估。税金分解了虽然复杂,难度还在于土增税的取值,其实还是取决于经验的判断:对于项目总税负的预判是关键,这个数据也与总流水相关。

所以,我第一篇文章谈的是交易的模型,这次其实是在谈财务测算的模型。具体数据不是那么要紧,重点是决策面的分析框架,或者叫做分析模型。复杂问题进入到这个模型里,很快可以预判和沟通交易方向,精细化的工作可以在后台同步运行验证。

四、四项指标

回顾一下:销售净利润率、自有资金回报率、自有资金的总销比、总销与总投比。

销售净利润率=(税前总收入-税前总支出)/总收入

自有资金回报率=净利润/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的总销比=总销金额/自有资金

产投比=总销金额/总投资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