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文字
前言
在中国,不光有汉族现在普及的汉字,有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也有他们自己的文字。苗文的出现,也给苗族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在中国很多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当然也不例外。传说和苗族古歌里都说苗族有文字,但是至今存世的只有在湖南城步发现有些苗文碑,只是零零散散,已经无法作为系统的语言文字。建国后,伯格里创造了新苗文,国家也用拉丁字母为苗族制定了四套拼音文字,再加上国外苗族的国际苗文,现在一共有五套拼音苗文通行。
伯格里苗文的种类有很多,但是我们今天主要说的还是伯格里创造出来的苗文。
1905年英国的传教士伯格里来到我国石门坎苗族地区因传教所需,用苗族服饰上的一些图案符号和拉丁字母,以石门坎为标准音点创制的拼音文字,流行于川黔滇苗区。改文字有32个声母,37个韵母,分别称为“大字母”和“小字母”,并以小字母位置的高低来表示声调。
伯格里苗文主要适用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安顺地区、六盘水市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操滇东北次方言的苗族,这部分苗族有35万多人,熟悉这种苗文的苗族有5万多人。如今主要是信基督教的苗族群众使用,一些知识分子和干部也掌握。
伯格里苗文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以前,整个苗文的村子里有好几十口人家,但是呢会汉语的只有那一两个人。但是他们要外出买东西的话都是要跟汉人交流的,因为语言不通,文字不通,他们无法跟对方进行交流,也导致他们买的东西缺斤短两,遭受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正因为是没有文字,所以人们很难去理解他们说的话,更没有人愿意从当地居民的口中来学习苗语。但有了文字之后就方便了很多,有人愿意去钻研了,因为只有汉人学会了苗文,才能让这里的人也学会普通话,这样的话就让他们出去,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无法沟通的场面了。
其实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传承仅靠口传心记,年长月久有些不免失真或失传。苗文创立并推行后,这些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迅速传播。许多专家、干部和群众用苗文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和古籍资料,这对于继承和传播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有关专家研究苗族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苗文的创制,对优秀的科学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翻译苗文,越来越多的外部文化也传进了这个种族,苗族人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一些学会民族文字的苗族群众,通过举行民歌比赛,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举办多种形式的苗族语文学用比赛等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直到苗文的出现,这个种族的教育方面也得到了起色。主要体现在实行"双语文"教学能加快汉语文及其他各学科的教学进度以及农村扫盲两个方面。民族语文进入学校开展"双语文"教学,大大促进了学校学生"三率"的提高。在以母语苗语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苗族地区,儿童在入学前大都不通汉语,甚至很少听到别人说汉语。他们一入学就要学习汉语汉文,由于没有语言基础,很难消化吸收。学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提高很慢,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的提高。开展"汉语文"教学后,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利用苗族文字给汉字注音释意,帮助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水平和激发了学习兴趣,也让外来的一些知识和语言更好的理解,成绩显著。
伯格里苗文文字的出现是一个种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苗族人当中得到了验证。可以说,苗文正在把全世界的苗族人带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他们完全有可能通过苗文的普及和应用,逐步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当地居民口述:张国辉
石门坎纪录片:作者:中央电视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