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理财投资投资理财

读书,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2018-05-03  本文已影响13人  伯涵_f2cb

文/王冠亚

2659字

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发一篇我写的文章,曾经获得过中学母校文学社成立20周年征文特等奖。让我们一起来读好书吧!

让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谁?

答案是犹太人。犹太人到底有多厉害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以犹太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以色列,人口约为700万,国土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规模和体量远远不如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大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蕞尔小国,历经5次中东战争而屹立不倒,人均GDP高达2.5万美元。每一万名犹太人中,有140名科学技术人员,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

犹太人的智商,高于全人类平均水平20%-30%。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12%的文学奖、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

我们小学课本常常引以为傲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中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22%的人口。而犹太人呢?这个只占世界人口的0.2%的民族,却拿走了全球29%的诺贝尔奖。

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诞生了无数天才般伟大的名字:

哲学大师弗洛依德,思想家马克思,科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传奇商人哈默,政治家基辛格,好莱坞影星霍夫曼......

让我们再来思考另一个问题: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是金融吗?非也。

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是读书。一本好书,是前人思想的沉淀和记录,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我们只需要花上几天时间,就可以把书中的见识转化成我们的思想,以更聪明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恰恰是读书最多的民族。

犹太人的年均读书量全球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在犹太人的“安息日”,商场、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停业,公交、航班都要停运,但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选择安安安静静地读书,思考着命运的前途和未来。

那我们中国呢?人均读书仅为每年4.3本,不但跟犹太、德国、日本相去甚远,甚至还不如泰国。

正如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所说: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赚钱、聪明、读书,这三者的高度正相关性,绝非偶然。

2

为什么读书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季羡林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引用张元济先生的话作为标题,叫做《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季羡林先生幽默地写道:

“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猪之所以永远是猪,是因为每一头猪从出生那天起,都是简单重复祖先的生活。一头猪的智慧,没有办法传授给另一头猪。人之所以会成长,而且成长还在加速,是因为我们吸收和利用了前人的智慧,并不断改良和完善。

而这个传承智慧的主要载体,正是书籍。用牛顿的话说:

“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人类所留下信息的总和,可以装满100万个1000G的硬盘。但是,这个庞大的数字,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出来的数据量。

与之相呼应的是,人类自发明文字以来,社会文明的进程明显加速。电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过这样一段评论:

“如果将人类300万年的历史进程浓缩成24小时,那么在书籍伴随人类的这3分钟里,各自流淌的涓涓细流,终于汇聚为一泻千里的奔腾江河,在目不暇接之中换了人间。”

知乎高票答主“洛神”讲述了她游大明湖的一段经历。当时,她游湖时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座“铁公祠”,一尊黑乎乎的雕像,少有人问津。而她正在读《明朝那些事儿》,突然就灵光一闪:

“铁铉?是不是明朝的那个铁铉?”

她想到了她读过的书,那些关于铁铉的故事。朱棣攻城,城将破,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燕军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铁铉被俘后,见朱棣时骂不绝口,立而不跪,不屈而死。

就在那一刻,她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一尊塑像,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曾经出现过的——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

诚如斯言,我们的生命,短暂而有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偏平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逼仄和狭窄的视野里,我们只能看到身边的人和事,只能看到当下正在发生和经历的。而那些已经逝去的,那些不在我们视线范围之内的,只是冷冰冰的符号。

而如果我们选择阅读,那些黯淡了的刀光剑影,那些远去了的鼓角争鸣,就有了人情味。我们生命的厚度、长度和广度,也因此而拓展。

一个人的内涵,是他阅读过的所有书籍的总和。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

“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3

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关于读书的两段经典论断,让我记忆尤深。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每天都读书,一个都没有。巴菲特和我的阅读量,可能会让你惊讶。”

“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那些有杰出思想的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查理·芒格是个传记爱好者,正是他以富兰克林为偶像,很早就明确了心目中的标杆,才成就了今天博闻广识的自己。

我又想到中国的一个例子。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获罪。他本想一死,但又想到史书尚未写成,于是拿“倜傥非常之人”砥砺自己,忍辱偷生,用强大的信念支撑自己书写出“史家之绝唱”: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说旅行解决了跨空间社交的问题,那么读书则完全超越了时间的局限,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读一个伟人的书,是最廉价接触他的方式。正如杨绛先生所说:

“读书好比串门儿。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属于现代古代,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读书的本质,是跨时空社交。在书的海洋里,我们不再是懵懂的少年。

读史,我们见识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励精图治的唐太宗,宵衣旰食的雍正帝;

读文,我们领略到横槊赋诗的曹孟德,对酒当歌的李太白,浅斟低唱的柳三变;

读金融,我们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利弗莫尔,功成身退的林奇,商才士魂的芒格......

无论是谁,我们都可以跨过书本的桥梁,穿越时光,穿透空间,看到他们款款走来。

首发平台:同名微信公众号王冠亚(ID:livespoe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