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远去的岁月 24

2020-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栖息在诗意的大地上

2020-11-5

出门时看到小区门前马路上的无患子树叶开始变黄了,远远望去,一片浅黄色。下星期可以来拍秋景了。这个星期该出去走走,写几篇秋天的散文。不能辜负了一年中仅有的一段好时光!上午九点钟刚出门,就看到公交车在十字路口等红灯了,车子缓缓开来。上了车我坐在最后一排,这样比较安静,能写写日记。

等我把早晨的一段日记写好,车子已经到了西沈浒路,又经过星汇广场了。这里有着许多美好记忆。这里栾树红褐色的果荚高高地悬挂着,很好看。车子进入了槟榔路,过金鸡湖大桥了。放眼向湖面望去,只有朦胧的雾霭和淡淡的阳光。在公交车上看看外面的街景,就能感受到世界是那么大,景色是那么美,渐渐地心旷神怡起来!

有位名人说:“今后凡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都要淘汰”这话非常之片面。许多知识当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当然可以去搜索资料,但是首先我们须要对这门知识有所了解。有哪些属于死记硬背的知识呢?语言?诗歌?词汇?即使智能化技术很发达了,能完全替代人吗?

如果和外国人谈恋爱,能用翻译软件吗?如果当我们写作时,要引用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就去搜索一首唐诗,这样有意义吗?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宋词其实是融化到血肉中去的,它们已经变为我们的精神养料了。如果每次写文章去搜索一首引用,那只是外在物化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的血肉。

语文的词汇要背,那么难道我们要描写秋天时就去搜索?这样它们就永远不是我们自己心里的风景,就永远停留在纸面上了。再比如学历史不用去记朝代的年份,那么以后会张冠李戴,把汉朝的事情想象为明朝的事情。

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必须根植于心灵深处,不能用外在的东西代替。否则人会就会被彻底物化。如果这样今后机器会变成人,而人则会变成机器。

我们人是生物性的种类,机器只是辅助的工具,帮助人们解决特别复杂的事情,但是基本的知识人类还是须要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否则你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如果你连基本的数学计算都不会,你就连概念都没有。那还怎么去应用智能工具呢?一个人脑子里有了知识储备才能够去思想、去创造。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给你一个百度有什么用?一些应用性的程序可以用机器来代替,但是创造性的事情是无法用机器人替代的。在人文哲学、艺术方面,你不可能用机器人来替代你的感受和欣赏。

都市花园到了,要在这里转车。这里黄色的落叶树木很少,都是长青的香樟树。空气里弥漫着雾霭,太阳很淡。307公交很快就来了,一辆崭新的电动车。我坐在第一个反方向的座位上,很舒适。都市花园外面的慢车道上停满了私家车,小区的车位不够,都停在了外面,破坏了环境。当时楼盘建造时没有远见,估计是2000年造的房子,而设计应该在90年代,没有预见到社会的飞速发展。

东环路口到了,20007年刚买了数码相机,来园区这里摄影时,一切都还是那么新鲜!十三年过去了,社会和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那时儿子还在读大学,而现在已经结婚成家,有了可爱的儿子,在工作上也已经成长为部门经理了。

可是那时我才52岁,身体也还好,而现在是日薄西山、每况愈下了,只是现在的诗意更浓了!时光飞逝,一切都像是幻象。又经过了我旧居的巷口,过去的街景连同那个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以前总是渴望新的东西,现在常常会怀旧。这里是市中心,可是现在已经没有市中心的感觉了,狭窄的街道和视野,除了怀旧只有落后的感觉了。

曾经看到微信里的段子说:“少年需要望远镜,看远人生。青年需要放大镜,看细人生。中年需要显微镜,看透人生。老年需要太阳镜,看淡人生。暮年需要哈哈镜,笑看人生。”

这是教人豁达的段子,有点道理。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人生的精彩在未来,需要望远镜;青年世界观已经形成了,要初步认识世界和人生,需要放大镜。中年要细细琢磨、看透事物的本质,需要显微镜。老年感觉到了人生的虚无,要准备迎接死神,所以要看淡人生,需要太阳镜。暮年时去另一个世界的车票已经买了,在对这个城市说拜拜的时候,觉得整个人生已经离他很远了。毕竟要走了,不管曾经是苦是乐,现在都没有意义了,可以笑看人生,需要哈哈镜。

回到小别了几天的家里,已经10:15了。阳光铺满了阳台,多肉植物长长的花芯枯萎了,要修剪了。外面迷雾还没消退,淡淡的阳光照在微微变黄的杉树上,显得很温暖。鸟儿在四处鸣叫,给环境增添了活力。西面整个窗户望出去都是浴着阳光的杉树,远处时而有汽车的喇叭声、人的嘈杂声和鸟儿的啁啾声。

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