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记帮助思考
我一直都不是学霸,所以在记笔记上,曾经走过很长时间的弯路。
上中学的时候,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个字,连标点符号都不带落的抄下来。
后来,看到别人用各色彩笔做手账,画图精美,配色精彩,特别让人羡慕。我也学着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太耗时间了,实在坚持不下来。
再后来,当了妈妈,去听家庭教育讲座,发现这么多年的学业读下来,别的没学会,笔记倒是记得很溜。只要在听课的时候认真记笔记,回家一整理,就可以把老师的两天的课程内容完整复述出来。
可是这样做笔记,只是头脑层面的理性复制,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后来,我干脆很少记笔记了,用心听讲,用心去感受,有感受的地方记上两笔,也许内容不能记全,可是收获却要大得多。
用笔记帮助思考
什么是被动低效的笔记呢?
就是把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过手不过脑,做教材和板书的搬运工。
那么,什么样的笔记是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帮助你思考的工具。
笔记的核心是要帮助你思考,所以记得工整和漂亮并不重要。
上面这张图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只听课不思考的属于被动学习,学习效率最低,只有5%,而主动学习都必须带入思考,效率立刻蹿升至50%以上。
怎么做出好的笔记?
一眼望穿想关系,时刻都问为什么。
这里的“关系”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点与你个人认识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是指,要不停的自我提问,加深思考,充分理解掌握知识。
在听课的时候建议用手写的方式,只需要记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不建议用笔记本电脑输入呢?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手写和电脑的方式记笔记,然后课下对他们进行测试,看看哪一种效果更好。
结果发现用纸记笔记的同学对概念的理解更高,而且更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道理很简单,因为用电脑记笔记,记得内容多,很容易变成逐字稿。
输入的越容易,提取的时候越困难,输入的越困难,提取的时候越容易。
具体的笔记方法:
空雨伞笔记法
用笔记帮助思考1,鉴于我们学习的内容太多,不可能每个问题都用单独的一面纸来记笔记,所以,可以按照学习终极三问what,why和how,把笔记分成竖的三格,分别记录事实,解释和应用。
2,记笔记的时候用关键词代替句子,忽略事实,日期,描述等详细内容,只记录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着重记录你的想法,回忆,感受。
3,如何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因果,影响,时间顺序等线性关系,用箭头来表现。
如果是比较异同,优劣,评价的对比关系,用图表来表现。
如果是理解性的结构层次,可以用树状图,或者脑图来表现。
这两年,我读书都用思维导图“幕布”做笔记,感觉自己的思考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颇有点沾沾自喜。
用笔记帮助思考
笔记记完以后,要从整体大局来进行反思,就是说每日每周,每月,每年或者某个项目结束时都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复盘。
复盘的是学习日志,而不是学习日记。
学习日志不是你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要与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对话。
比如说,你学的是什么?
你是如何做的?
你为什么这么做?
你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什么样的资源对你的理解会有帮助?
这些资源去哪里找?
在这个过程和经历中你是否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在未来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工作?
复盘的工作,可以结合电子化存档,来进行分类整理,去旧存新,不断迭代。我常用的是印象笔记,方便定期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