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1:损失厌恶效应

2018-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十未立
在解释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做个选择题:

如果有一笔奖金是50元,你有以下2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 赌一把,赌局的概率是有40%的机会可以把50元都拿走,60%的机会一分钱都拿不到;

- 不赌,直接拿其中20元走人。

    ~~~~~思考线~~~~~

我猜你较大概率是选择2。

实际上这是有人做过的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结果是58%的人选择直接拿20元走人,只有42%的人选择1冒险。

好,如果你刚才的选择是2,那再做一个选择题:

- 赌一把,赌局的概率是有40%的机会可以把50元都拿走,60%的机会一分钱都拿不到;

- 第二个选择是不赌,直接损失30元。

        ~~~~~思考线~~~~~

我猜这次你较大概率是选择1。

实验结果也表明,把第二个选择换个等价的说法:改成“直接损失30元”,尽管实际条件完全不变,却有高达62%的人选择冒险。

定义

这就要说到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效应,叫做损失厌恶(或损失规避)效应: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所以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经设计了一个掷质硬币的实验,硬币是均质的。如果是正面,你将得到150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将输掉100美元。这个赌局对于参与者来说,长期下注的话,肯定是稳赚不赔的,毕竟输赢概率相同,赢的收益大于输的损失。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大多数人仍然拒绝了这个赌局,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损失100美元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50美元的快乐。最少收益多少,快乐才能弥补普通人是失去100美元的痛苦呢?答案是200美元。人对痛苦是更敏感的。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对于不确定的结果,必须要得到至少2倍于风险的担保。

应用

那可以怎样应用损失规避效应呢?既然人对痛苦敏感,我们把“损失”的感受改造成“收获”的感受不就可以了吗?

比如,大多数淘宝店大件物品的送货政策是:如果要送货上门,再加运费200元。其实,如果改成自提优惠200元,可能更容易接受。

再比如,如果要让孩子做件事,如果跟他讲道理不好使,许诺给他奖励的效果也不太好的话,可以警告他如果不做,会失去零花钱或看电视的权利,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延伸

这个心理实验的关键之处是当受试者选择的时候,实验人员正在用核磁共振观察他们的大脑!他们发现,在跟实验受试者说“损失”这个词的时候,他们大脑中的一个特定区域——杏仁核兴奋了。这个区域一旦兴奋就会产生一种负面的感情。流程如下:

听到损失——杏仁核兴奋——产生负面感情

而2010年的一个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脑中的杏仁核受到损害,他就不会有损失厌恶!

所以,人们怕的不是损失,而是这种负面感情。

这些损失厌恶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心理学对这个更一般的现象也有个名词,叫“negativity bias”(负面偏见)。损失厌恶可以认为是负面偏见的一种。

解释现象

负面偏见可以解释很多事情。

例1:如果向你介绍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同时告诉你一条他的优点和一条他的缺点,你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缺点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负面感觉,所以相比优点,缺点更容易记住)

例2:也许你曾经多次帮一个朋友的忙,他觉得理所当然;一旦你有一次没有帮他,他可能会非常生气,以至于多年以后他可能会忘记你帮过的忙,只记得你曾经拒绝帮他。(生气是负面感情,所以他更容易记住)

以上内容整理自: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成甲《好好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