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简友广场

你所谓的“技巧”,不过是虚伪罢了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宋啊老宋

小鹏来这个公司比我晚一年,年纪也比我小很多,但是在这一行的资历却比我久,毕竟我是半路出家,在这一行里,我还是个新手。

我们这个小组主要是配合运营,运营团队的经理开了好几个地市的群,便于跟银行沟通。

之前跟小刘配合的时候,没感觉到有啥,我们话都不多,有问题就一起商量。

但是跟小鹏一起工作后,感觉很不舒服。

六月份的时候,我们按照银行要求,开发了一个交易系统,部署到了指定机型上,运行半个多月,还比较顺利。但是到了下旬的时候,银行突然反馈说出现了错账。

因为移动端是小鹏写的,组长让他去查,他查了一遍说,没有问题,逻辑都对。

然后跟组长说,会不会是后台收数据出错了,收了两遍?

什么意思?这思路也太清奇了。

我这后台收数据都是被动的,移动端不访问,不请求,肯定不会收到数据啊。

一时间,我有些恼火,你这小孩儿是啥意思呢,找问题不是让你泼脏水啊,即使是为了找原因,你这个思路根本就不对啊,明明是移动端请求了,后台这里才会有动作,很明显是移动端出了问题。

幸亏组长很有经验,立即就把他训了一顿,“怎么可能呢!一定是你上送了,后台才有记录啊!”

组长又把小刘叫了回来,一起排查问题。

最后,发现是移动端处理业务的时候,有四个步骤,但是这家商户越过了其中一个步骤,而逻辑上没有进行判断和限制,导致一笔没成功的数据,判定为成功了。

最后,小鹏他们升级了一版,算是把这事儿解决了。

事后,小鹏说,“这其实是工作技巧啊,有了问题一定不能先承认自己有问题,可以偷偷检查,偷偷改,但是不能承认。为啥呢,因为你一旦承认了,就让客户认为你水平有问题,动摇客户信心啊!”

好吧,你认为是这样就这样吧,这逻辑也是没谁了。

掩耳盗铃,说的就是你吧。

中间随着业务的开展,移动端又升级了好几次。倒是没有什么大的纰漏了。

可是到了12月底的时候,县市级的客户经理们都给我打电话,说,系统突然收不到数据了。

我先让分公司的员工去检查网络配置,发现好多都被修改成了一个不存在的地址。

那肯定送数据出错了。

那为啥会被修改了呢?

后来我找了银行的研发人员,才知道移动端开发了一个上送数据给另一台服务器的功能。

这个新的升级包研发完就直接推了。

微信群里吵翻了天,可小鹏一点也不在意,人家银行的疑问,你倒是回复一下啊。

“咱是搞研发的,不是搞运营的。”小鹏很正经的样子,“不能说他们一有事儿咱就往上冲,不行。得让他们找领导,才能体现出咱的价值来。这是技巧。”

最终这个程序也没改,为啥,小鹏坚持自己是按照银行要求写的。

好在银行自己也开发了一套系统,已经能够使用了,风波算是平息了。

不过,后续我们有根据分公司的要求进行了一次升级,然后我发现,这个网络设置又被偷偷改正确了。

这也是小鹏的“技巧”吧。

平时,前台和人事有时候会找人帮忙清理下仓库,或者到车库去搬运些东西,都是趁大家比较清闲的时候。

我只要不太忙,都去,又不是很累,伸伸手,帮帮忙,也当做是休息了,常坐着不好。

小鹏基本上都不去,即使在那里追小说,上淘宝,也不去。

他也经常劝我不要去。

“咱们是研发人员,不是打杂的。人家一叫你就去,人事肯定觉得你很清闲。影响以后的晋升啊。这是技巧哦。”

还是这一套说辞。

昨天杜姐让我找几个人下去车库搬东西。我看小鹏在那翻手机,我说,“去给杜姐帮忙搬东西吧。”

“不行,我有点事儿。你找别人吧。”

我们四五个人把东西搬上来,开始分发的时候,小鹏这家伙第一个去排队,还抱怨公司发的东西不够高档。

没空帮忙,有空领东西。

我倒也不是指摘他有什么错,他说的没错,咱们是研发人员,咱们也没义务干别的。

但是咱们跟前台,跟人事也都是同事啊。同事之间搭把手,举手之劳的事情,这都是人之常情吧。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天天在一起的同事,难道就不值得你伸出援助的小手?

越是标榜自己忙的人,往往闲的出奇。

越是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缺点的人,自己觉得隐藏的很巧妙,实际上呢?大家谁比谁笨呢,只不过不说破而已。

而这些所谓的“技巧”,只不过是给自己的虚伪和自私贴上一张事不关己的面具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