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博物馆北京市

西黄寺:达赖和班禅的帝都旧居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28人  柳贯鱼

1780年,在清朝历史上是很热闹的一年,这一年乾隆皇帝七十岁了,他在承德避暑山庄举办了为期数月的万寿庆典活动,并接受了来自蒙、回各部以及藩属国的朝贺。但庆典中最尊贵的客人,当属来自遥远雪域的六世班禅。

1780年,在藏区历史上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内忧外患已经隐约有所显现。藏传佛教各教派各寺院的矛盾日趋尖锐;英国驻东印度公司刚刚吞并了藏区的藩属不丹,并派使者前往拉萨,试图越过清政府,直接与布达拉宫联系,背后则是染指西藏的野心计划。

因此,这一年班禅进京,显得格外的不同寻常。

班禅在北京的驻锡地为安定门附近的西黄寺,这也是一百三十年前,五世达赖应顺治皇帝旨意来京时的驻锡之所。与百年前达赖进京不同,这次班禅进京不是“实以敦请”,而是“不因招致”,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因此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和谦敬,多次亲临西黄寺听班禅讲经说法。

然而,由于水土不服,兼而日日公开讲经说法,为信众灌顶,班禅大师不幸身染重病,一病不起。乾隆皇帝为此忧心忡忡,亲自探望病并写诗作画祈福。

但身染天花的班禅大师最终还是在此圆寂。此时乾隆面临的,不仅是一位高僧的故去,而是西藏地方政权的摄政、藏传佛教的教宗在朝觐时的突然离世。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一敏感事件,成为摆在乾隆面前的一大难题。

而班禅遗骨运回西藏时,又将引起西藏内部怎样的纷争呢?

1780年之后的诸多大事,都与帝都北三环上的这座寺庙息息相关。而它紧闭大门二百多年后,终于在今年对公众开放了。我们今天也得以踏进这座带有汉地风格的格鲁派寺院,探寻遗存在此的历史余音。

西黄寺的汉藏建筑:塔院改制成的伽蓝七堂

▍西黄寺山门

这座山门匾额上写着西黄寺三个字,包含了不少隐藏信息:黄寺,指的是藏传佛教中黄教的寺院,表明这是格鲁派的丛林;西指方位,表明东边还有一座黄寺——西黄寺名称由此而来。但我们也会因此产生疑问:为何这座寺庙的名字不像少林寺、灵隐寺这样郑重,反而非常口语化?

▍清朝时期的黄寺大街,可以看到有东西两座黄寺,而今天的西黄寺则是由当年的塔院改建而成。

事实上的确如此,西黄寺本是民间称呼,它原先包括两个部分:西路的塔院和东路的汇宗梵宇。汇宗梵宇是寺庙院落,而塔院则是六世班禅的清净化城塔所在地。但民国时期汇宗梵宇毁于战火,已然无存。建国后,将塔院调整成寺庙的建制,后又在此设立了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因此猜测,因为山门上的名字既不适合再写「汇宗梵宇」,也不适合写「塔院」,故而改为俗名「西黄寺」了。

▍天王殿

西黄寺曾多次遭遇战火,今天所见的殿宇大多是复建或大修的建筑。图中为山门之后的天王殿,也已经修缮如新了。可以看到天王殿的屋顶使用了绿琉璃瓦黄剪边,表明了这座建筑规格较高。但是从形制上来看,这座天王殿的体量并不大,为什么呢?

天王殿门口竖立着藏传佛教寺院的标志物——一对经幡旗杆,或者叫做胜利幢。

▍天王殿

天王殿南面供奉着布袋和尚,也就是汉地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

▍天王殿·多闻天王

天王殿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其中多闻天王又是藏传佛教中的财神,他的面色发黄,或许正是“黄财神”的名称由来。

为何多闻天王有财神的兼职呢?这座雕塑其实暗含答案。

▍吐宝鼠

多闻天王的左手抓着一只吐宝鼠,正源源不断吐出宝珠,这也是多闻天王忝身财神之列的重要法宝。

▍天王殿·达摩多罗居士

藏传佛教中还经常出现一位背负经箧,手持佛子,有猛虎相伴的罗汉,就是达摩多罗尊者。他在西黄寺天王殿中替代了常见的韦陀尊者。

▍大雄宝殿

和天王殿一样,这座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的规格也非常之小,甚至不如很多民间的寺庙。原因为何?

猜测可能是因为西黄寺是依托塔院改建的缘故。由于塔院本身形制不大,而改建时正逢局势不稳的民国年间,因此造成了体量大大缩减的情况。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也未悬挂匾额,而是在彩画坊心头中写了几个梵文的字母,意思未知。

▍大雄宝殿内景·班禅法座

很多寺院都不让拍照,尤其是供奉主尊佛的大雄宝殿。我胆怯地询问在此值班的一位喇嘛,原以为肯定要被拒绝,没想到他和善地点头应允,然后坐在蒲团上开始念起了经文。

想拍照是因为内部的陈设太不寻常了,其他寺院大雄宝殿的主尊一般供奉的都是释迦摩尼,但西黄寺不是这样,殿中央供奉的是班禅大师的法座——左为九世,右为十世,居中者则是十一世。猜测可能是因为西黄寺与历代班禅的渊源极为深厚的缘故,六世班禅在此驻锡圆寂,十世班禅在此创办佛学院,而在历史上,西黄寺也正是由班禅驻京办事处管理。

翻阅近现代史可以发现,数代班禅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主权完整做出过重要贡献,例如抗英、反分裂以及促进西藏和平解放,因此也颇受各地人民的尊重。

▍大雄宝殿内景·三世佛

殿内西侧供奉着横三世佛,左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为何供奉横三世佛而非竖三世佛,是否与班禅大师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有关呢?

▍大雄宝殿内景·十一面观音

大殿东侧供奉着十一面观音,卡萨尔巴尼观音和强巴佛。

观音菩萨崇拜在北传佛教中尤为兴盛,并且呈现多种身相,其中十一面观音主要度脱六道中的阿修罗众生。

▍大雄宝殿内景·卡萨尔巴尼观音菩萨

卡萨尔巴尼观音的资料很少,可能是藏传佛教中的信仰。不过还是很容易确定这是一位观音:头冠中央有一尊小化佛,这正是观音菩萨的标志。

▍大雄宝殿内景·强巴佛

强巴佛相当于汉地佛教中的弥勒佛,他的坐姿非常特别,双脚自然下垂,就像我们坐在椅子上一样。这种坐姿叫做善跏趺坐,也是弥勒佛的标志坐姿。

弥勒菩萨又被称为未来佛,当时机成熟时,他将携众从兜率宫降临到人间,接替释迦牟尼佛在婆娑世界的位置,度化众生。所以他没有呈双脚交盘的跏趺坐,而是两腿自然下垂,好像时刻就要起身站立降临人间一样。

▍大雄宝殿内景·佛龛

殿内主尊两旁是大大小小的佛龛,其中东侧中央供奉着藏传佛教发展史中三位最重要的大师:莲花生、宗喀巴和阿底峡。

▍清净化城塔

寺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六世班禅的衣冠塔了,又叫做清净化城塔。

▍石牌坊

白塔的南北各有一座石牌坊,南面南向题额为「慧因最上」,两侧是乾隆题写的楹联,石柱上则是缠枝八瑞相图案。

▍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是佛教术语。《俱舍论》卷十六言:“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化城,则是根据佛教观点,指的是佛化导众生成佛而变化的城池。成佛的道路艰难遥远,佛恐众生力不能支,故而中途化为城池以供止息。因此“清净化城”指的是远离一切烦恼、尘垢、罪恶,不染尘俗,能接引众生成佛的场所。

▍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是仿造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设立的金刚宝座塔,它是建立在一块方形高台上的五座方圆形密檐塔。中间一座为主塔,四周各有一座小塔。五塔指的是密宗教义中的五方佛,中间为主尊大日如来,四周分别为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可以看到四座小塔每层都供着小佛像,塔身则刻着经咒。主塔中间刻着三尊佛像,周围则是站立的八座菩萨像。底座上则刻着佛教故事。

▍犼

化城塔东西两侧各有一对翼狮,大名叫石犼,是北京地区唯三的一对(碧云寺的还被盗了)。长着一对小翅膀,造型非常可爱。

▍犼

正面照有点像狮子,吐着招牌大舌头。但它不是狮子,反而是狮子的天敌。《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坐骑,正是一只金毛吼。

▍犼

背影非常销魂。这小胖身子,能飞得起来吗?

▍指印

化城塔的台基下还有隐藏彩蛋——班禅大师指印。

▍指印

平整的石面上,有一小坑。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说这是班禅大师的指印,把自己的拇指按在里面,头抵住塔基,心中祈祷,就可得到历代班禅的护佑。

▍指印

拇指按上去,大小的确和拇指指肚相同。此时正是午后,头抵在台基上,心里的确很平静。

▍指印位置

指印在台基东南角,抬头可见白塔矗,佛相庄严。

▍慧香阁

白塔的北面是后罩楼——慧香阁,也是藏经之所。

▍慧香阁台基

慧香阁是十年前复建的建筑,在复建时发现老台基为乾隆朝旧物,因此临时修改图纸,保存了老台基,恢复慧香阁原有风貌。

▍慧香阁·文殊菩萨

慧香阁正中供奉的是主掌智慧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右手持斩断烦恼丝的宝剑,左手持莲,莲台上放着一卷经书。文殊菩萨又称为大智菩萨,作为藏经阁的主尊是再合适不过了。

▍慧香阁·大藏经

藏文的大藏经为贝叶经的形式。因为早先经文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所以呈现长条状,故而藏传佛教的经典也多用长条形的经版印刷而成。

▍慧香阁·经橱

文殊菩萨左右两侧的经橱中分别放置了《甘珠尔》和《丹珠尔》,也就是藏文大藏经中分别关于教说和论著的经典。

寺内展览:班禅大师与西黄寺的故事

▍六世班禅朝觐乾隆皇帝

西黄寺中还有多个展厅,展览了西黄寺的历史和今况。其中关于六世班禅朝觐的内容尤其丰富。这幅油画展现了六世班禅朝觐的场面。

中央端坐的自然是乾隆皇帝,身后的澹泊敬诚匾表明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左侧戴黄帽手捧无量寿佛的是六世班禅,大师旁边相乾隆介绍班禅的则是三世章嘉国师,身后为随行僧侣和西藏贵族。右首捧哈达者为权臣和珅,他身后上首较为年轻者是皇六子永瑢,他也是迎接班禅来京的皇家使者,右侧则是权臣和外藩的诸王。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入侵不丹,并对西藏地区虎视眈眈,而八世达赖尚幼,主持西藏地方事务的正是六世班禅。他坚决反英,亲近中央政府,并在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亲自赶往承德和北京为他祝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朝觐的意义自然非同一般。而后班禅不幸染上重病圆寂,自然也是震动朝野的大事。

▍写寿班禅圣僧并赞

为了给病重的班禅大师祈寿,乾隆用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写了《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刻在了御碑上,碑体正面还画有一棵大椿树。

▍写寿班禅圣僧并赞·祈寿长椿树

碑体刻着乾隆为祈寿所画的大椿树,原画藏在西藏博物馆,前不久首博天路文化展中还展出了原画,就是著名的《乾隆御笔写寿娑罗树并赞图》。

▍乾隆御笔写寿娑罗树并赞

看过《大鱼海棠》的同志一定对大椿树不陌生,在《逍遥游》中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大椿是一种长寿的神树,因此乾隆画了这幅画送给班禅大师,也是希望大师像大椿树一样福寿绵延。

▍六世班禅唐卡

寺内正在展唐卡展,图中是六世班禅。他在内地感染了天花病毒,而之前又未曾种过牛痘,因此在西黄寺圆寂。他圆寂后,乾隆皇帝赏赐了大量财物,铸造金塔存放大师遗骨返藏。并还在西藏地区大力推行免费种痘政策,福泽藏民。

班禅遗嘱中提到,皇帝赏赐的财务要平分给各寺庙。但班禅的哥哥仲巴呼图克图却独吞了财物,并引起了仲巴呼图克图的同母异父之弟,白教沙玛尔巴活佛的忿恨。沙玛尔巴活佛出走到尼泊尔,当了藏奸,引来了尼泊尔廓尔喀族入侵西藏,史称廓尔喀战争。

廓尔喀战争结束后,乾隆皇帝认识到西藏地区教派纷争的矛盾,于是设立了金瓶掣签的政策,确立转世灵童的认定制度。

▍金瓶掣签

1989年十世班禅圆寂后,僧人们成立了寻访小组,寻找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1995年,国务院举办了金瓶掣签仪式,并按照仪轨册封了十一世班禅。这也是我国建国后首次举办大活佛的金瓶掣签活动。

▍辩经

十世班禅在西黄寺设立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并确立了学衔考试制度。类似于毕业论文答辩,合格者可获得初级、中级、高级学衔,等同于学硕博。学衔考试主要以辩经为主,我想象中的辩经场面大概就是针对某个佛学问题展开论述,阐明观点,但是展板上的辩经场面大大出乎意料...

▍辩经

辩经时似乎动作也很重要?

▍辩经

有的时候看起来很欢乐。

▍辩经

有的时候似乎气氛很紧张?

▍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网图)

西黄寺旁是高级佛学院的教学楼和宿舍,主体建筑是典型的藏地风格,但飞檐屋顶又是汉地传统建筑的元素。

西黄寺博物馆工作日闭馆,周末才开放,门票二十元。从遥远的瓜田之地坐了俩小时地铁赶到北三环,走进这座刚开放不久的古寺。寺中游人很少,只闻蝉鸣,虽是盛夏,却有清净之感。在寺内兜兜转转了三四个小时,带着五六个蚊子包和七八分满足感离开。

寺外是黄寺大街和外馆斜街,已是高楼林立的人间烟火之处了。在楼宇间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中有一座小岛,海水来回旋转,小岛安静如常。

致谢:编辑团 老宋、二十八年蝉;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资料参考西黄寺博物馆官网和展板,其他图片由柳贯鱼和饼饼拍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