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情感急救
焦点讲师五期丁小莉原创分享第597天20181224
当一个孩子摔倒或者身体上受伤了,父母会马上给孩子提供急救,比如迅速跑过去抱起孩子,看看这儿,摸摸哪儿,问东问西,检查孩子身体受伤情况。可是父母很少会像对待孩子身体这样耐心细致地对待孩子情感上的伤,有时甚至还要去雪上加霜。
当孩子告诉父母:妈妈,姐姐真讨厌!这时父母可能的反应是:姐姐讨厌,你就很招人喜欢?姐姐对你这么好,你还讨厌她,你这个没良心的小东西。你不是真的讨厌姐姐,一家人要相亲相爱……父母对于孩子情感上的伤不以为然,不是否定、压制,就是美化、忽略,有的觉得孩子小题大做。
这样其实是没有意识到一个事实:情感就像一条河流,无法阻挡的。强烈的情感不能被否定,无法讲道理,也不能不切实际地空谈。试图忽略这些情感就会导致灾难,它们必须得到承认,它们的力量必须得到认可。我们必须重视它们,去认真倾听,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绪,而不针对他们的行为、外在的表现做出反应,要在意孩子的所想、所感。有时要机智转移它们的方向,及时疏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自己是重要的,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才会增强,情感上的伤则反而为他提供了成长的心理营养。
比如: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走路拖拉、耷拉个脸、撅着嘴巴。一看就知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就是感情上有点小伤。这时我们不是看到孩子一副怂样就生气上火,然后质问:今天是不是又闯什么祸了?你那是什么臭脸啊?你这次又干啥好事了?被老师骂了?这时孩子心里一定很难受,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同情,安抚,而不是不友好、不信任地质问、厌恶的评论、尖刻的反应。父母可以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了。今天你好像过得不愉快哦。有人让你不高兴了。这些陈述句比起那些“出什么事情了”、“你怎么啦”、“发生什么事”的问句要更可取。问句表达的是好奇,陈述句则是传达同情。当然有时父母充满同情的话语也不能马上改变孩子的坏心情或者立刻安慰到孩子,因为孩子需要时间来吸收父母理解的话语中所表达的关心和爱意。
孩子在情感上的伤,比较隐性,常常被忽略,因为大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然后就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自以为是的理解孩子。无法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看清孩子的内在需要。身体上的伤会随着时间自愈,而情感上的伤则不然,很难自行消失,它会隐藏在心里的一个角落,啃噬心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