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历史的缝隙(6) 做人为官的两面:有直言之风,也要有包荒之量

2023-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黄杨树

                                                              历史的缝隙(6)

      做人为官的两面:有直言之风,也要有包荒之量

 

      吵架,这在平民百姓之间十分平常。可是,如果在朝堂之上,大臣之间相互指责,甚至恶语相向,恐怕并不多见吧。你还别说,在北宋,这样的事儿还真是经常发生。不过,对于皇帝来说,大臣之间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有失体统,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般是各打三十大板,统统贬谪了事。

        《宋史》卷一百八十一《寇准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

          寇准与他的上级(大半个格)的知枢密院张逊关系不太好,两个人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在宋太宗赵光义面前争论不休。有一次,寇准与另外一个同事温仲舒一同骑马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拦住马头,连呼“万岁”。这还了得,竟然有人给寇准称“万岁”。这下子可给张逊找到了弹劾寇准的理由。判左金吾王宾与张逊关系挺铁,张逊便唆使王宾向皇上报告了“万岁门”事件。寇准说,我有证人可以证明,当时是只是遇到了一个疯子。他的胡言乱语岂可当真!可是,张逊非得让王宾一个人上奏,对证人之事只口不提。张逊推波助澜,把寇准说得险恶之极。寇准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二人在朝堂之上互相揭短,宛如泼妇骂街一般。宋太宗大怒,下诏切责二人。 两个大臣,如此这般成何体统?全都给我贬了——最后,张逊降职为右领军卫将军。寇准也罢免了同知院事,到青州做知州去了。

        大家都知道,宋朝有一个传统:不杀大臣和言事之人。所以,直言之风一度盛行。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大臣要有大臣的体统。像寇准和张逊那样,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相互指责、相互揭短,是很失体的事。皇上对此是深恶痛绝的。

      那么皇上希望大臣是什么样的呢?即要有直言之风,又要有包荒之量。所谓宰相肚里能行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为上《百官图》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吕夷简借口指责范仲淹“愚阔,有名无实”,范仲淹连上四论加以反驳,二人在朝堂之上的争论比当年寇准与张逊之争夺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范仲淹说的句句在理,但是,宋仁宗像他的爷爷宋太宗一样,不允许大臣之间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还是把范仲淹贬谪了。不久以后,宰相吕夷简也外放知州。

            读《宋史》,透过寇准与张逊之争,我又一次窥见了统治者的“原则”——一个合格的大臣,不仅要有直言之风,还要有包荒之量。推而广之,时至今日,做人为官是不是也有借鉴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