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工作,惬意的生活

我期盼着下一个月的早日到来 ,因为现在每天处在加班的状态,感觉工作还是有些紧张的。有朋友说,能够加班,是好事儿呀,至少可以多拿一些加班费吧!可是钱是挣不完的,咱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生活变得自由而惬意是我追求的理想的状态。
工友们两班倒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两年公司的状况并不景气,俨然在走下坡路。生产时断时续,工人工资一度无法及时发放,人员流失严重。在各方压力骤增的情况下,公司招工面临严峻形势,在市场上很难招到新人,无法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从生产方面来说,正常的三班倒人员配额不足,只好改为两班倒。
从长远来说,两班倒的作息对于人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每天除了上班还是上班,人像陀螺一样连轴转,根本没有个人休闲的生活空间。过去,公司附近的一家单位长期采取这种工作模式,而工人的工资却没有相应大幅的增长,那时实行三班倒的我们,工资水平与对方却差不多是持平的,这常常令我们感到幸运,替对方有些鸣不平。
然而世易时移,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那家单位早已实行了三班倒的作息,而我们却要走上人家的老路,在两班倒里煎熬。对于这种上班模式,员工其实是被动而无奈的。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新增人员就意味着新的成本开支,简单地说,五险一金得交吧!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上班模式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压力,而上级劳动主管部门熟视无睹,管理者自然乐见其成。
那么一般的员工又是什么心态呢?刚开始大多数人是不适应且内心极有抗拒的,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要在这儿干下去,你就得接受这种游戏规则,而这就是生活。对于大多数60后、70后来说,工作已然没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有一技之长的或许还能傲骄地出去碰碰运气,而大多数人自然没有这种底气。
时间是冲淡郁闷的最好良药,在新的作息制度下,渐渐地大家觉得,这样的上班模式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50多岁的人呀,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呢,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大着呢!这个年纪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比小年轻,受不了一丁点的苦。不就是加班吗?只要老板肯加薪,好好干就是!
两班倒相比于三班倒,一个月下来要多出15个班呢,那可是多增加了两三千块钱呐!反正时间有的是,闲着也是闲着,能加班挣钱,这是好事儿呀!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如果现在要回到从前的三班倒,意味着一个月的工资要缩水许多,一些员工可不愿干呢!
由于工种的不同,我们部门人员充裕,一直以来都是实行的三班倒,8小时工作制。为了与两班倒的人员衔接,也是为了通勤车接送更加方便,领导决定实行每班工作24小时,然后休息48小时的上班模式。这也意味着大家平时有了大把的休息时间。对我来说,这种上班模式并不新鲜,早在廿多年前,有几年我上班就一直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工作的强度不算太大,属于那种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性质,晚上可以稍事休息,一天一夜的工作强度完全是能够适应的。只是少了加班,也就少了一份薪水,可这些并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拼命挣钱固然重要,享受生活中难得的一份惬意,也必不可少,我从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