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轶事
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没有出来务工的说法,家家都是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大家白天在地里忙活农活,傍晚下晌后,吃点晚饭(几块煮红薯下肚或用馍蘸点蒜汁吃了。),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刻就到来了。
那时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村里连电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电视、网络了,所以几乎什么可娱乐的东西都没有。男人们往往跑到十字街口,聚在一起边吸烟边聊天。女人是闲不下来的,她们在一晃一晃豆点大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缝补衣服或者纺线织布等。孩子呢,若是在明晃晃有月亮的晚上,他们也早就跑出去了。出来早的孩子会在街口那一片沙堆上一遍遍的喊:“白萝卜干,红萝卜片,大人小孩都来玩!出来晚的不带玩!”于是村里几乎所有的孩子便都蜂涌而出,年龄小的、跑不动的由大点的孩子背着也来凑热闹,在那捉迷藏、玩游击队打鬼子等等,欢腾到半夜还不肯解散。若是在黑漆漆没有月亮的晚上,便不得不待在家里,睡觉吧,时辰早睡不着,再者就这样闭上眼睛还惟恐会错过啥有意义的好事。于是就百无聊赖的在大人身边转悠过来转悠过去或蹲在油灯下玩弄个布头木棒石子什么的。当然很多时候都是熬一、两个钟头后仍然没有奇迹发生就只好垂头丧气的去睡了。但是也不定在哪个晚上摆弄着布头、木棒或小石子打发时间的时侯忽然听到有人在街口大喊:“玩电影了!快出来看电影啊!”孩子们便高兴的一路高喊着向十字街口冲去。
其实那时我们村放电影还是比较勤的,一般十天半月的就能放一回。我们村的年轻人书彪就是专门负责放电影的,所以村里的孩子对他很是景仰,大老远看到就跑过去问:“书包(彪)哥,咱庄啥时玩电影?”
放电影的时候,村里的老老少少就都拿着凳子出来了,就算最勤快的妇女也要放下手中的活,出来热闹一晚。那时放的大多是打仗片,游击队打鬼子的最多,还有一些神话类的像《八仙过海》、《龙女》等,戏曲类的像《朝阳沟》、《白奶奶醉酒》、《抬花轿》等都是农村人最爱看的片子。每看完一场电影,大人孩子都要谈论上好几天影片里的人物和情节,通过对电影里人物是是非非的评断,无形中也提高了这些乡野人家的道德水平,乡邻之间因为啥事发生争执的时候,大家都不自觉的放高一点自己的姿态。男孩子则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某个影片里那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安定一方的英雄。女孩子幻想着长大后能像哪个影片里貌美如花的姑娘。
看电影的乐趣和益处还远不止这些,试想:那些在火辣辣的日头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晚上聚在街口那片宽敞的空地上,在一块看看电影,聊聊天,打打趣,该是一份何等的快乐自在。那些新婚的小夫妇偎在一起,边看电影,边悄声聊着他们自己的情话,你帮我披披衣服,我帮你拍拍身上的土,引来周围很多艳羡的目光,那份幸福和甜蜜是不是要加倍?小孩子更别说了,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看着电影,一边尽情的嬉笑打闹,而且他们在这样的晚上还有口福可享。放电影的时候,本村还有邻村那些卖炒瓜子的、卖洋糖的、卖甘蔗的就都来了。若是在平时大人们绝对是不会给买的,因为那时家家都没有多余的钱,但是在放电影的时侯大人们就破破例,给孩子称上两毛钱的瓜子,或者二分钱一块的洋糖买上几块,或者一毛钱的甘蔗要上一棵。就是这些简单的吃食,给当时的孩子带来了味觉上极大的享受和精神上极大的愉悦。现在我还想念那时炒瓜子的香味和洋糖的甘甜。现在炒瓜子有很多不同的风味,糖果的种类更是不下百十种,但是从超市里买了来吃,却再也品不出当年的味道。所以不管是什么东西总是和某一个特定的时代相联系,离开了那个时代,走过了那段时光,那种感觉和味道就再也找不回来。
那时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孩子也没多少课业负担,大家都有大把的时间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所以看电影也不仅限于本村的范围了,邻村像东边离我们村一里地的玉隍庙、东南离我们村一里地的白庄、西南离我们村二、三里地的郭庙、西边也是一里地之隔的杨寨、北边三、四里地远的岱寨、魏寨等放电影的时候,村里也有人跑过去看。
到外村看电影,除了看电影本身的乐趣外,还多了一份惊险和刺激。像玉隍庙和杨寨与我们村虽只有一里之隔,但是去玉隍庙的路上有大片的苇子林,还有一片坟地。去杨寨的路上是一大片树林,也有一片坟地。到白庄隔着赵王河,河上的小桥年久失修,桥面上都有很宽的缝隙,一脚走不好就可能掉到河里去。而且那时的路也不像现在这么平整,都是高高低低、坑坑凹凹的土路,路面也不宽。若是新近才下过雨,还往往会有一些积水和泥泞。那时的狗似乎也比较多,而且都不拴着,村里村外到处跑,所以不定走到哪段路上,就会从路旁的树林里、苇子林里、庄稼棵里忽然窜出来一、两只,追着你乱吠乱叫,往你身上扑。所以去外村看电影,至少得十来个人一起,而且里面一定要有几个大人。路上遇到狗的时候,就一起拿土块往狗身上砸,一面飞快的往前跑,把狗甩掉。树林和苇子林在白天看着是很好的风景,还能给人带来阴凉。但是晚上走在里面却感觉阴森森的。路过树林、苇子林和坟地的时候,总会有人突然喊一声:“快跑!千年黑万年白出来了!”于是所有人都没命的一阵猛跑。“千年黑万年白”指的是一种非常厉害的鬼,那时几乎每个孩子都相信它的存在,大人们相信不相信就不清楚了。但是有的大人在给孩子讲这种鬼故事时说亲眼见过,所以“千年黑万年白”就成了小孩最惧怕的东西。其实大家都知道喊这句话的人多半是为了吓唬吓唬人,来点刺激,但还是不自觉的往前猛跑,跑了一阵,就都喘着气大笑起来。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母亲总是非常反对我去外村看电影,每当有小孩来喊我去外村看电影,我和母亲都闹腾的鸡犬不宁。一次几个小伙伴又喊我去郭庙看电影,母亲说路有点远,又才下过雨,死活不让我去。小伙伴走后,我蹲在屋里大哭大叫,闹腾了一阵,我趁她不注意悄悄钻到了床底下。待母亲发现我不见了,便到处找起来。她把屋里屋外都看了一遍,又挨家到平时和我玩的小伙伴家问了一遍,在街口一遍遍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听着心里很是惬意,“谁叫你不让我去看电影!”
原来母亲可能想着我也许偷着跟小伙伴看电影去了,只是在街上喊,坐在门口等。可等到看电影的都回来了,知道我并没有跟着去后,一下子慌起来,喊我的声音里都带着哭声了。我想这回闹的可能有点过火了,就悄悄从床底下钻出来,趁母亲不注意装作从外面回来的样子。
母亲看见我一下子把我抱住,用手捶着我的屁股,“祖宗啊,你跑哪去了?可把我给急死了!”说着又呜呜的哭起来。
此后,再去外村看电影,母亲再也不敢拦着了。只是一遍遍的叮咛同去的大人或大点的孩子,说我年龄小,跑的慢,走路的时候等等我。说我看电影容易睡着,回来时唤我一声,别把我一个人丢在那。说路上遇到狗,帮我赶赶,不要被狗咬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