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
2016-08-18 本文已影响5人
不鸟万峰
观察者模式的目的
建立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对象发生改变,通知其他对象,其他对象作出相应的反应.发生改变的对象为观察目标(被观察者),被通知的对象为观察者,一个被观察者可以关联多个观察者,观察者之间没有联系,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有利于系统的扩展.
观察者模式概述
定义对象的一对多关系.当一个对象昂发生改变时,与之关联的对象也会作出响应的改变.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定义对象之间的行为.
要点
- Subject ,目标,被观察的对象,里面包含一个观察者集合,观察者数量没有限制,有一系列管理观察者的方法,包括增加观察者,删除观察者,通知观察者等
- ConcreteSubject 具体目标,目标的子类,包含需要经常变化的数据,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观察它的对象.
- Observer 观察者,观察目标的对象,根据观察目标的改变作出相应的改变.
- ConcreteObserver 具体观察者,观察具体的目标,根据具体目标的变化作出对应变化.
实现
- Subject 目标
public abstruct class Subject{
protected Array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
//注册方法,向观察者集合中添加一个观察者对象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
}
//注销方法,从观察者集合中将观察者删除
public void unregist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通知方法
public abstruct void notify();
}
- ConcreteSubject 具体目标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ublic void notify(){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
}
}
}
- Observer 抽象观察者,通常为接口,定义一个更新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void udpate();
}
- ConcreteObserver 具体观察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void update(){
}
}
# 使用场景
- 一个抽象模型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面.
- 一个对象的改变将引起其他对象的改变
- 一个对象需要通知其他对象,但是不知其他对象是谁.
- 系统中有触发链,一个对象的改变,将引起整条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