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引导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笔记: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喜欢阅读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容易。
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孩子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
从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引领他们走上“海量阅读”之路。一本语文课本的学习,一年级需三个月,二年级需一个月,三年级两周就能学完。到了高年级,我们师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高谈宇宙之奥秘,纵论天下之文章,妙语连珠,有华章迭出之美,激扬文字,呈大气磅礴之势。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道家的谦下养生,儒家的精进利生,涤荡着繁杂的教师职业带来的浮躁、茫然,滋养着我们师生的从容优雅,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在这条充满鸟语花香的书香之路上,洒满家长、老师相扶相携的汗水、友谊和笑声。引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走进书的沃野,让他们远离了苦不堪言的作业,将那些把美好的文字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习题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使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走进课堂,让求知若渴的学子一睹为快,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诗句和名家美文,为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安心的、无拘无束的阅读氛围中,自己的一个个“爱徒”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就连他们的呼吸也是那么地柔和,我享受着如水般轻柔,如雨露般滋润的“润泽感”。
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
删繁就简:首先要删除没有多大价值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比如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拼读音节。在识字教学中,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
文章的阅读不求甚解,“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作为老师,我要做的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动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就地取材:一年级课堂上学了厚薄不等的十几本“读物”。开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
有教无类: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我根据每一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目标,学生能达到“一星级“目标就算完成了任务。比如在低年级,“一星级”目标一般是读熟课文,“二星级“目标是”读打印出来的字词,三星极”目标是理解文章的意思,而到了中高年级,理解文章大意是最低要求,因为低年级孩子擅长背诵,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强,背诵能力减弱。对部分学生应降低要求,很多知识从要求“日日清”“单元清”到“日后清”,一册教材上出现的音节拼不熟练也不要紧,学困生能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按顺序念熟就行了。仅用周教完拼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着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卡片,贴在书桌上,放在铅笔盒中,学生拼读时经常对照卡片查找字母,时间长了,每个学生的拼读速度都提上来了。识字也是这样,在低年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熟,但单独挑出生字就不认识了。大量阅读,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多了,也就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