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加伴成长 以爱为翼去远行
爱恨交加伴成长 以爱为翼去远行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家庭是我们认识和发展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又都是我们彼此的同学,在人生成长的大舞台上,记忆中有曾经的老师与同学,父母与兄弟姐妹,有曾经的我与你。
上一次上课,最后冥想的时候,我脑海中第一时间呈现的画面竟然是和许老师带我们做冥想时候的画面是一模一样的,我的脑海中闪现的就是一家人围成一个圆圈。
手足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兄弟姐妹比作手足,我的理解是有两层意思:兄弟姐妹之情在一个人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手足地位平等,兄弟姐妹在父母面前不分轻重和先后顺序。
我在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如今妹妹在做学前教育,弟弟在做生意。我们三个人关系特别好,彼此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妹妹比我小将近两岁,由于爸爸妈妈精力有限,还要忙于生计,妹妹生下来满月就被送到外婆家抚养,一直到六岁入学的年龄才重新回到这个家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弟弟聪明、幽默,但小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做生意,错过了对弟弟教育的敏感期,弟弟没读多少书就踏上了社会。
说起妹妹,她的那段在外婆家生活的经历,不仅仅影响了她的童年甚至一生,也影响了我和弟弟在这个家中本来的位置,我和弟弟的童年也生活在爸爸和妈妈对妹妹的过度补偿的阴影里。
那时候家里很穷,爸爸常年忙于做生意,经常见不到人。妈妈既要田间劳作,又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她一个人根本照顾不了我们三个孩子。妹妹生下来就被送到外婆家抚养。爸爸妈妈一直感觉很愧对她,所以在那么贫穷的年代,妹妹喝奶粉一直喝到六岁。爸爸辛苦赚钱的大部分收入都得用来给她买奶粉。在我和弟弟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妹妹在外婆家得到了外公一家人的呵护与疼爱。外公外婆很溺爱,也觉得妹妹没有得到自己爸爸妈妈的爱,就对她百般呵护,以至于妹妹很矫情,童年时动手能力也很差,很多在她那个年龄,我已经早早的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情,她却什么也不会。伴随而来的同理心、责任感都相对要弱一点。
妹妹刚回来的时候,别说她自己不适应了,我和弟弟也特别的不习惯。她把我们当敌人,我和弟弟把她视为异类。三个孩子年龄相差无几,发生争执也是在所难免。每次发生争端,无论是谁大对错,妈妈都会批评我和弟弟,让我们让着妹妹。我和弟弟就很不服气,凭什么这么部分对错呢?妈妈越是让我和弟弟让着她,我和弟弟就越较劲,妹妹在这个家庭里就越没有融入感,然后我们三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妈妈就更感觉愧对妹妹,我们就这么陷入了爱与痛的纠缠不休中。
妈妈的情感的天平的砝码总是向妹妹倾斜的多一些。她总是感觉愧对了妹妹,如果没有把她放在外公家生活六年,我们三个孩子的童年可能就没有这么多无休止的纠缠。
妹妹也把外公外婆一家人当成了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她会把她的心里话留着给外公外婆说,她周一至周五上学的时候和我们住在一起,一到周末放假就会回到外婆家。她会把这一周在家里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不愉快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给外公一家人听。外公外婆还是很清白的,他们一辈子抚养了八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吵吵闹闹也看多了。而还还没成家的舅舅和小姨就不同了,他们一直带妹妹带的多,感情深厚一些,说什么话总是很向着妹妹。他们总是通过妹妹的嘴巴来认识我和弟弟,把我俩看成不接受妹妹的同盟,语言和行为上总是时不时的带着评判和职责针对我和弟弟。以至于童年时期,我和弟弟都不愿意在外公外婆家里待。他们对待我和弟弟的态度就像我和弟弟一起对待妹妹的态度。
当我做了母亲,读了很多书之后回看童年的经历,才慢慢读懂了当年读不懂的一些事情。
妹妹一直安全感不足,在家里的归属感很低,不自信的她经常发生尿床等行为。各种不自信让她每天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她都是分别读了两年,与成绩遥遥领先的我比,更是加剧了她的自卑。
我和弟弟需要的东西,即使妹妹不需要,妈妈也会给他妈,怕舅舅说她偏心。小学的成绩就这么马马虎虎混过去了,到了考高中、考大学的关键时刻,妹妹在心里暗自与我较劲。我是抱定了非要考上大学的态度在学习,而她学的是非常辛苦,效果也很差。但是妈妈说了,只要我读了大学,妹妹也必须读,即使她考的很差也得上,不然外公外婆、舅舅和小姨那一关她都过不了。
当时我就特别的不明白,爸爸妈妈在我面前一个标准,在妹妹面前就又是一个标准。在我面前说考不上是坚决不会再出高费让我上的,而对妹妹说的是,只要你想上,一定会让你上的。那时候我就觉得怎么这么不公平,凭什么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东西,妹妹都可以轻而易举、冠冕堂皇的得到呢?
我读了高中、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妹妹成绩一直不好,复读之后,学了美术也才仅仅考了一个三本学校,每年的学费都要一万多,但是爸爸妈妈从来没在钱上让妹妹为难过。
大学四年,我拿了所有能拿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加上我做兼职赚的钱,差不多自己交了两年的学费,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除了我自己的争气和努力,我还在较劲。我就想让妹妹看看,有些事情是必须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的,不是靠父母的偏心能够做到一模一样拥有的。
在我读高中之前,我都不愿意与同学们提及我还有一个妹妹,她带给我童年很多的伤痛。高中时候,我慢慢的尝试着接纳她,有时候看她也怪可怜的。我参加工作后,也会给她钱,给她买衣服。我们的关系也慢慢地有所改观。但是,一件事又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妹妹虽然读了大学,但是她依然是站在人群中最普通的那一个。大学毕业的时候,她从来没有实习过,就业是再也来不了水分的硬挑战。当时我已经在支教地干的风生水起,加上我把先生的工作安排好了,爸爸妈妈觉得我也有能力把美妹妹的工作安排好,就给我说尽了好话让我帮帮她。
童年的一幕幕又在我脑海里闪现。总是在爸爸妈妈面前不劳而获的妹妹让我总是心生怨气。但是我又深深理解父亲这么多年做生意赚钱供我们读书的不容易,如果她找不到工作,父亲和母亲会更感尴尬。思前想后我又答应了父母的请求。我把妹妹安排在我支教学校的隔壁学校,中心小学里做一名实习代课老师,每个月还有工资,等第二年参加区里的招考,解决编制问题。我妈妈觉得这是很圆满的结局,我又可以照顾着让她一直放心不下的妹妹了。
过年回去,因为做饭时候的一句话,我俩在厨房里大吵一架,我也放出了狠话:以后不要再在我面前装可怜,让我一再让着你,照顾你,这辈子都别想。从记事到现在的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面前浮现。爸爸妈妈认为我优秀,我有能力,我作为老大,应该理解他们的难处,处处迁就、忍让妹妹的怒火让我像山洪一样爆发了。
那个春节我们过的是阴沉沉的,马上该收假返程上班了,但是我说出了不再管妹妹的事之后爸爸妈妈已经不再理我了。妈妈找来二舅给我说情,还想让我把妹妹带着去上班。我也诉说了我的难处:我现在属于支教,享受在编待遇但是没有编制,三年之后我也会再次面临就业的选择和考试的压力,我在自己工作都没有定论的情况下,怎么再去照顾妹妹?
妈妈给我的解释是:我的能力比妹妹强,现在我们都在气头上,我说的都是气话,等过段时间,我的气消了,以后还是有能力、有机会帮助妹妹把工作安排好的。
听到这话我懵掉了。我也是背井离乡独自闯天下,一个女孩子无依无靠在和湖北人抢饭碗,心理的压力和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同样是孩子,我就得无条件地答应帮助妹妹?我的辛苦我的不容易你们都看不见?那一次,在我心头积攒了多年的不公平待遇让我彻底爆发,我也发出了狠话:即使这辈子不再回这个家,我也不会再这么隐忍地去帮助妹妹。
后来,妹妹在我同学妈妈的帮助下,去了我们县城一所私立学些教书。我和爸爸妈妈之间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冷漠对立。
一直以来我都接受不了为什么爸妈会有那种近乎讨好的心态一样去对待当年被她寄养的孩子。直到我结婚成家有了孩子,读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之后才慢慢重新看待爸爸妈妈当年的一些做法,慢慢去接纳、认识真实的妹妹。
0-6岁是孩子与母亲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而妹妹从小就失去了和妈妈的天然联结的机会,爱的缺失让她也很痛苦,她也是贫穷与无奈的悲哀产物。她的安全感不足和不自信也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和痛。蒙台梭利说:童年的问题是人一生的问题,一个人得的病,病根若是在童年,恰恰是最难医治的。我慢慢的开始接纳真实的她、开始理解她、同情她。
妹妹的童年经历也影响了她人生的选择,她的结婚对象小时候也是在外婆家长大的,两个人相同的童年经历更是促成了他们的结合,他们觉得对方太懂自己了。但是这种不安全感和不自信在婚后生活中爆发的更加突出。夫妻矛盾暂且不说,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束手无策,坐月子期间各种焦虑情绪爆棚。她拼命的想在婚姻里抓住点什么,但是越是自己没有的力量感就越增加了她的焦虑感。时间长了,孩子也暴露出敏感、撒谎等很多问题。
我在读了很多书,学了一些课程之后,慢慢地在影响她。她养育了两个孩子,工薪阶层的收入是很有限的。她还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每次都是我给她买书,我给她发课程连接,碰到好的文章和公号推荐给她。影响她做一个与童年和解,积极乐观的人,把自己活好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妹妹的经历让我抱定了我的孩子决不能和我分开的信念,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我深知与母亲分离的种种伤害,不能再重演。孩子现在被我带的乐观、活泼、可爱。不断地亲子阅读,不断地学习成长,使我越来越迷恋人的成长,越来越喜欢家庭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影响、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亲人、朋友和同事。
她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种种压力和矛盾让她喘不过气的情景也让我不敢轻易的生二胎,虽然我也很喜欢孩子。
我和妹妹的关系现在也越来越好,她在教育孩子上,会经常请教我,我也经常给孩子们买书。每次回去,我们都要挤在一张床上聊到深夜。妹妹现在与爸爸妈妈也和解了,不再埋怨他们当年为什么把她送到外婆家了。我离家远,都是她跑前跑后照顾着我爸妈。
我的弟弟与我关系特别好,他最经常说的是: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别人有大哥,我家有大姐。弟弟把我当哥们一样的存在。去年受疫情的影响,我只在家中住了一个晚上,弟弟送我回去的路上说,大姐,过年如果不与你聊到深夜,感觉都像少了点什么。
弟弟更像大哥一样照顾着我。每次回去,他会提前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提前买好,会陪着我逛街,吃各种家乡的小吃。吃饭的时候,会不断地给我夹菜,总是说我太瘦了,要多吃点肉。每次出去吃饭,他都要抢着付钱。他会带着我女儿任性玩耍,尽情绽放。弟弟会在我买房困难的时候倾囊相助。弟弟会在过年的时候,陪着我先生和妹妹的先生称兄道弟地喝酒,只为让那两个男人能够对我和妹妹更好一点。弟弟让我看到男人身上既豪爽又细腻的复杂情感。
爸爸原来做生意的时候,对弟弟管教太少,弟弟的成长也走了一些弯路。曾经爸爸总认为是弟弟不知道争气,让他操心。爸爸在我的影响下,这些年也读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书。他也意识到弟弟的成长中他缺失的太多了。2017年暑假爸爸在帮我带孩子,那一天他郑重地给弟弟打电话道歉,父子俩终于达成和解。
弟弟读书不多,三个孩子中数他做生意赚钱最辛苦。爸爸总是自责对弟弟管教的太少。爸爸上了年纪,总是喜欢回忆往事。他也很自责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吃的,长得太瘦,又经常生病。现在背井离乡闯天下,他也帮不上忙。我忽然发现,爸爸妈妈对每一个孩子都有那么一丝丝的歉疚,他用他的朴素的人生哲学在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我和妹妹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深知读书对于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我托关系把弟弟的两个孩子安排在我们县最好的小学读书,能为他们做一点是一点。
去年10月份我把爸爸接过来调养身体,做手术。爸爸当着妈妈的面,郑重地为我道歉,说当年不应该把给妹妹找工作的压力转嫁到我的身上。这么多年的成长,我已经和爸爸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了。我开玩笑地说:哎呦,今天是怎么良心发现的?爸爸说: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嘛,毛主席还是三七开呢。我在想是不是我婆婆的做法让我爸爸看到了当年的他自己呢?(婆婆总是以我和先生现在过的好为名,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我们,让我们借钱给小姑子,然后再说不让还我们,理由是兄弟姐妹之间就应该相互帮衬,你们过得好就应该帮帮她。我明确说:我过得好是我努力的结果,兄弟姐妹之间没有必须的要求,帮是情分,没帮也是应分,但作为长辈,您已经破坏了我们的界限感,这么给我提要求,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我接受不了您的行为。)
家庭教育不是去教育,而是去还原。当我理解了爸爸的成长也带着他的童年与时代的烙印,我对他曾经的做法已释然。
弟弟和妹妹的成长经历让我不断地思考成长的问题。任何事业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所带来的缺憾。孩子成长中的伤痛影响了一个人太多太多人生的发展。我愈加重视家庭教育,注重亲子阅读。我在不断自我成长的同时带领着家人成长,让每个人都能与自己的童年经历和解。
作为家中的老大,我责任心强,我一直很努力,很争气,但也有一些老大的缺点:好奇心不强,创新意识不够,保守,求稳。作为老大,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能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这些也都体现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力争优秀、不甘落后、追求平等。我也很能把握和关注细节,敏锐性很强。我在家庭经营中也是处于主导地位,有时要求有点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很用心。
母亲给了我最初的模样,原生家庭给了我曾经的模样,而最终的模样取决于我自己。原生家庭是一种过去,也是一种记忆,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它曾经带给我们过伤痛,但成长的是我的能力、精神和智慧,是能力的提升,智慧的增强和精神的丰满。成长让我更加从容、勇敢、不再惧怕黑暗。在时间的长河里,童年只是人生的一段序曲,人生恢宏乐章的谱写还需要我断地指向内在的自己,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爱恨交加伴成长,以爱为翼去远行。小树难以在大树的树影下生长,因为成长,我终将带着爱,远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