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有故事19 一沙一世界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
追读王福强老师预热戈壁行走散记到第七篇的时候,我觉得我需要去沙漠走走看看。可能是揭开沙漠面纱积蓄久已,此时王老师的散记恰好引爆,譬如小时候读“大漠孤烟直”就常常脑补、生发漠广烟倔的图景,譬如对《长安三万里》展现塞外骁战的心驰神往。或许也有这两年培养起来的说干就干的行动力。
王老师的行走还在准备,我们一家人到是买好了飞机票,直奔内蒙古响沙湾。之所以没有在追读王老师的文章后再追随他的足迹,一是因为我默默无名,没人邀请或是有团队愿意接纳我;二是没有充足的准备,不敢独自挑战,只为圆梦。没有特定的远方,既定合作的团队,自然少了些必须去到某个线路,达成某种目的的执着。
人若不是自我设限,就会因放松到追逐轻松,继而不断宽容自己享受当下。这大约也是王福强老师为什么可以在各类报刊杂志上驰骋,我只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记记小笔记的原因。但好在我看到了小沙漠,踩到了实实在在的沙子,有了对骆驼日夜奔忙的悲悯,感受了一沙一世界的万般情柔。因为不是自驾游不是徒步行,没办法等到看到大漠孤烟,漠沙如雪,匆匆忙忙在人海中收拾返程。人生如何奔赴,在于怎样取舍,既然选择了舒适就难免不够惬意,既然选择了看一眼,就不能贪念久驻。
余晖落尽暮晚霞,黄昏迟暮远山寻。以为看了,走了,感受了,梦就圆了,心意就了了。哪曾想,还未离开就已经不舍,还未踏上归途就在记挂再重逢。就像游子在外的老母亲,以为看孩子一眼就可以解得思念之苦,岂知短暂相聚离别更艰难。急匆匆忙着返回的儿子,忽然颇有感触道:将来等我工作了,可是要选天气宜人,风和日丽时外出,不受今天的罪啊。
想想明天即将徒步的王老师,回望不咸不淡涉沙的我,再看看暖冬凉夏空调间里成长起来的儿子。安慰自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挑战和时代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