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短剧评合辑 见证戏剧新力量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25人  易鹿

文\丸子

第十六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8月5日在北京拉开帷幕,自8月5日至8月19日期间在北京9剧场展开演出,将在8月20日隆重举行闭幕活动。一周过去了,让我们盘点下那些精彩瞬间吧!

放飞青春

青春,什么是青春?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红烛昏罗帐”?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欲说还休”?2017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首发剧目《放飞青春》里,青春是热血勇敢,团结蓬勃的生命力。歌舞剧一开场,扑面而来的就是青春气息。众人舞蹈开场,故事背景设在高中校园舞蹈队。情节在活泼的歌舞中徐徐展开,矛盾冲突场设置为舞蹈队女队长的生日会,展开一连几波的solo尬舞环节,掀翻高潮。中间还有两场生动有趣的rap,与当下流行嘻哈元素的完美结合,趣味感十足。

全剧讲述了一个聋女孩追求舞蹈梦想的故事,从最开始的被同学排挤,到得到理解,战胜自己敢于胜任女主角,最后帮助同学团结起来共赴比赛,她完成了小我的蜕变,更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大我的实现。在戏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张力,那个自卑又怯懦,但同时又怀抱坚定的决心和执着热忱的矛盾力。这种心理活动在聋女孩抒情写意的独舞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聋女孩小西,就是同样为聋人舞蹈追梦者扮演者张天娇的原型。

戏中的每个人物都像极了我们曾经的同班同学。有女生偶像的完美学长,高傲美丽的大小姐,爱玩乐队的学渣校霸,胖女孩大姐大……他们都鲜活的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珍贵的校园时代。无论从剧情故事还是人物设定,都与我们的校园记忆息息相关,亲切且真实,很有股中国版《歌舞青春》的味道。

在《放飞青春》里,你会和剧中人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去真真切切地去舞动去歌唱,去和聋女孩一起,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那放飞的,不仅是台上人的青春,而是那真“我”的青春啊!

冯从吾

公元十六世纪,明王朝盛世之下危机已现。一代大儒冯从吾心怀苍生,虽位极人臣,其凌云壮志却未能施展。见民生疾苦,冯从吾上书进谏却被皇帝处以庭杖,心灰意冷辞官归乡。冷月凄风一路,见百姓的麻木无知,坚定了他“以学行道”“移风易俗”的决心,创建关中书院,西北学子影从云集,“关西夫子、声震天下”。在关中书院讲学的十年,关中山水淡薄了冯从吾干世的热望,但邹元标的一封书信却又鼓荡起儒者报国的激情,他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壮举:以垂暮之年重登朝堂,斗阉党,驱谗臣,建书院,扫京城颓废之风。魏忠贤借“京察”之际,陷害朝臣,冯从吾逃脱一死,身负众人所托“为圣人弘道”的重任,回到关中书院。陕西巡抚乔英甲为讨好魏忠贤,派人捣毁关中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冯从吾悲愤成疾,绝食明志,夜色似水,雪大如席,夫子悄然逝去,终年七十二岁。

该剧虽为传统历史题材,在舞台处理上并非传统的现实手法,剧中可以看到叙事视点的探索,开篇以头戴面具的群众交代明朝当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社会背景,这些面具的群众随时扮演宫女、侍卫、劳苦农民等角色,又时而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剧中跳进跳出极具观赏性。冯从吾辞官归乡,百姓麻木不仁,路上遇见讹人的夫妻,被讹之人百口莫辩,群众无一挺身而出作证。社会动荡、世风日下,民众渐渐失去人之善良本性。冯从吾用心讲学,渐渐卸下代表着麻木的、丑恶的面具,还原人的本心,为天地立心,实则为民众立心。

冯从吾在太后寿宴大胆上书进谏却被皇帝处以庭杖,心灰意冷,对君王失望、更加堪忧国之命运,这种苦闷、迷茫、无助唯有古之圣贤可解,于是便有了冯从吾与圣贤横渠先生对话的一幕,剧中可看到创作者对心理时空的呈现,两个时空的对话,一个时空是现实世界,另外一个时空则是来自人物本身的心理时空。剧终冯从吾弥留之际,看见已逝的圣贤们出现的那一刻他也便成为圣贤中的一员,那一刻只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胜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信念而感动。

话剧《冯从吾》从其一生中重要的事件作为提炼,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推进,层层递进,去呈现还原一个真实充满人格魅力的冯从吾。冯从吾与书童见一百姓被讹诈,义愤填膺、一身正义前去帮助反被讹诈,极具现代趣味,不免对导致此现状的因素进行思考,冯从吾虽然大失所望,却激起讲学的动力。终于因他努力创建关中书院,西北学子影从云集,社会风气大大改变;昔日好友被诬陷进入监狱,他不顾自己生死,誓与好友同死,有情有义的冯从吾,毅然立于舞台之上。

死无葬身之地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版《死无葬身之地》中,优秀青年演员李晔饰演贝勒兰和弗朗索瓦两个角色。贝勒兰是军官,弗郎索瓦是小孩子。无论是军官还是小孩子,李晔留给我的印象都是各有各的“温度”,各有各的“范儿”。军官有军官的阴险、狡诈和毒辣,而小孩子带给人的却是“生的希望”,同时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憧憬”以及“盼望”和“归属”感。

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改编版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导演将男主人公“Rang”和萨特“合二为一”,也就是说,男主人公变成了“局外人”,与此同时,他也在以作者萨特的视角去娓娓道来一个故事。这样的改编说实话,我持有保留态度:我认为,萨特可以用另外一个演员去呈现,也可以作为男主人公的“影子”。但是“影子”的作用不是“分离开”,而是让观众更加“明晰”地了解导演手法,通过这种方式的改编,更加有“代入感”。

除此之外,这部戏的“尬”点在于灯光的运用。熟悉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部情感基调“压抑”且“凝重”的一部作品,灯光的变换对于这部作品演员处理情感的过程也是有帮助的。戏中不乏多处严刑拷打的呈现,而这样的场景,灯光应该进行调整,比如利用“追光”+“红光”,在突出事件本身的同时,红光也渲染了本身的情感基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地方的处理不用非常具象,抽象化的概念,给观众“留白”去思考,这样显得刚刚好。

还有一点就是从牢房转到军官办公室的暗场处,演员高呼“换景”,让一部本是“严肃戏剧”的调性被这一嗓子高呼成了“闹剧”,打破了戏本身情感基调的同时,又使得观众忍俊不禁,实属尴尬。还有就是有些地方的表演处理,军官的暴怒表达显得有些浮夸,因为人本身情绪的“艺术表达”是“过犹不及”的,如果能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去处理这种暴怒,收敛一点,而不是以“歇斯底里”的态度去呈现,会更好。与此同时,饰演弗郎索瓦的同学,始终没有表现出“反抗”的感觉,他一直将自己置身事外,觉得失去自由只有“认命”,而这便违背了这部作品内核希望诠释关于“自由”和“反抗”的初衷,所以,弗郎索瓦的戏有待改进。

总而言之,能将萨特的经典《死无葬身之地》搬上大戏节的舞台是值得鼓励的。这部作品的改编值得推敲的地方还是非常之多的,希望在未来的排练中,精益求精,一部经典之所以各种被“解读”一定是希望更加“通人性”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即便是特定环境中的一部作品,其实故事内核传达的关于对于选择、自由的渴望一直是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

宫墙内的芭蕾

作为原创话剧,编剧选取了裕容龄为核心视角,这个人物本身也具有传奇色彩。她出身贵族,自幼便随父远渡重洋,她在舞蹈上的天赋让现代舞蹈家鼻祖邓肯赞赏,是唯一一个受到邓肯亲授舞艺的中国人。容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现代舞者,也是第一个中国的芭蕾舞演员,是第一个把外国足尖舞带回中国封建王朝的先驱者。(饰演容龄的演员鼻梁的轮廓和舞蹈时的神情竟与容龄本人有几分相似~)

剧中容龄为慈禧献舞,她的舞蹈使清宫廷出现维新倾向等内容,都出自真实史料记载。而该剧也并非只是将史料堆砌演一场历史剧,编剧用了四段舞蹈来穿引情节的发展和层次的推进。从在御书房伴读光脚跳舞让光绪萌生对自由的向往,再到为慈禧献舞《天鹅湖》后光绪说:“看了那一支芭蕾,朕心中仿佛有一只蝴蝶破茧而出,展翼飞翔,飞出紫禁城,飞出大清,飞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之后容龄带着光绪、德玲和一群宫女太监共舞,表现出皇宫中逐渐被自由平等的思想渗满。最后她跳了《天鹅之死》,这一曲表现人类与命运抗争的芭蕾独舞,也暗示了清廷的衰落和理想的死亡。

这部剧的舞台呈现没有太多浮华的技巧,基本遵循剧本的节奏,比较沉稳地处理人物关系。光绪是剧中最立体的一个角色,他要照顾与慈禧的母子关系,想要施展政治抱负,想要有守护心爱女子的担当,他与容龄有一种相通的执着和理想,他们之间更像是“革命挚友”的情感。光绪在剧中有一段台词说明了他矛盾复杂的立场和内心的痛苦:“朕怕的事太多了,因为怕,戊戌那年朕坐视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因为怕,庚子国变时朕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因为怕,朕连自己最心爱的妃子都无法保护……”他决定要维新变法时对容龄许诺,不会辜负她的期望。而最终他还是不得不辜负了。整个故事脉络清晰,影视化的风格比较明显,服装和道具的精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伞下有晴天

朴素与精美之间没有中间道路,只能跳跃。我们普遍对大学生戏剧的印象,应该是可以朴素,但不能粗糙,可以简陋,但必须真诚,如果失去了这个,可能大学生戏剧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伞下有晴天》的结构很简单,三段发生在雨中的故事。第一段是少女误会男朋友送伞是要和自己“散”;第二段是因为父亲过失导致母亲去世,怀恨在心的儿子在一个雨夜来拿母亲的东西;第三段是寄宿在学校的儿子难得回家吃一次晚饭,却被父母无止境的争吵和对自己前途选择的干涉逼走的故事。

在后面的演后谈环节,观众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你们第一段的表演是走了一个复古风吗?”主创回答是的,因为他们想在表演上有所区分,他们认为那个年代的爱情是羞涩而且含蓄的,我们希望出来80年代的感觉。观众和评委接着提出疑问:"是什么让你们觉得80年代是这样一个感觉呢?",最后评委甚至提出:“没想到你们对80年代,对80年代的爱情存在如此大的误解,那是一个激情飞扬的年代那个年代比你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至此,主创的表达和观众的理解之间产生了矛盾,主创认为的羞涩含蓄,成了观众眼中的矫揉造作;观众心目中那个每个人的笑容都干净、每个人的困难都简单每个人都把纯真写在脸上的80年代,成了主创台上几个作天作地的符号。

不过尽管如此,本剧还是有很多优点,比如取材非常生活化和讨巧,开头意向化得表达也让人耳目一新,用雨伞将三段故事串联也显得别出心裁,多位演员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第二段故事中的父亲和第三段故事中的妻子,表演非常入心。包括最后的演后谈,氛围也非常和谐,观众、评委和主创一直面带微笑,没有责问和辩解,大家只是在互相引导和探讨。

作为学生作品本剧还是值得鼓励的,它不是不好,它只是不对,但它依然珍贵。

空间戏剧责编:丸子

空间戏剧,留个空间,给戏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