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生活的风帆第四章
第四章 见证成长奇迹,乡亲赞不绝口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睡和鸡毛蒜皮,而不愿去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
——《平凡的世界》
个人理解,这句话说的其实有两层意思。在这个大千世界上,人生活在各种交往中,但是内心还是孤独的。
一种理解就是人们在议论各种事情上,对事不对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上一掌我们提到了孩子的病情,那么到底怎么样了呢?
其实这个消息对于徐家已经算是好消息了,毕竟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也不用做脑穿。这段时间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钱也没少花,即便你再不甘心再多的无奈,事实也变不成神话。
“冷暖哪可休
回头多少个秋
寻遍了却偏失去
未盼却在手
我得到没有
……”
一台老式收音机,播放着陈百强粤语版的《一生何求》,
姑姑哄着徐静,一边逗趣,一边看着窗外阴凉处几个人围坐在一个编织袋周围,一边说笑,一边吃着老太太递过来的西瓜。
“听说了吗?县里下发通知,每家每户自己去各个乡里报名,每家几口人。多少地,咱们以后就不用掏大粪了,提倡全部用化肥。一袋子化肥顶几车大粪!”
“那玩意不是也得咱们自己拿钱,应该挺贵的吧?”
“徐磊你来!你是乡里的,给大伙说下,这化肥是个什么玩意儿?”
徐磊放下刚从井里捞上来的西瓜,走到大伙中间。
“是这样的,化肥市场价格高低不一,有的自行涨价降价,还有的不懂农业,就为了自己的利益倒卖化肥,咱们老百姓谁不知道化肥好用?可很多一听到价格就不敢买了。于是,各县开始设立化肥种子农药专营点。每个乡派人根据各家各户种植的作物,进行登记,指导农民使用化肥种子农药的品牌,这样大家就不会乱买了。由于实验点一个县就那么两个,也就没有倒卖的现象,一袋子也就二十块的样子,老百姓也出的起,也不是说不让你掏大粪,大伙都知道化肥方便了,又便宜,慢慢的市场就普及了。”
“哦,那我还是掏大粪,掏习惯了,那么多肥料,不用了多可惜,这化肥普及了,以后我的大粪卖给谁?”
“哈哈哈……”
院子里顿时传来一阵阵的哄堂大笑。
“磊子快进屋看看,你闺女能自己坐着了!”
一转眼距离徐静出院已经七个月,孩子行为,对事物的反应明显的和正常人不一样,七个月了只是满炕爬。坐都坐不起来,去医院检查也没发现其他毛病。说也怪,别的孩子大人好好盯着,不注意就摔了,徐静抓到炕沿就知道转身,一次没摔过,没有奶水,就喂奶粉,一袋奶粉几天就没了。为了给她喝奶粉都不知道借了多少钱。
“小丫头,快快长大了,你看谁家孩子跟你一样有福气?农村家里哪里舍得给孩子喂奶粉?都是小米面糊。全家就你这一个闺女,还赶上计划生育不让再生。你可是个香饽饽喽。”
姑姑哄着孩子,把她软绵绵的小身体扶正,一次次试图让她坐着,松开手,孩子睁大了双眼,两只手挥舞着,好奇的看着小姑姑。竟然晃晃悠悠的坐了好半天,然后一个侧倒笨笨的躺在了棉垫子上。小手还一晃一晃的笑。
这可把小姑姑乐坏了,赶紧叫外面的哥哥看。
“能坐起来了,就证明没事!”一会儿功夫屋子里就围了六七口人,都来看热闹。
自从徐静出生,备受大家的关注,可能是徐磊在乡政府工作而又没有架子的原因,可能是徐静创造了生命奇迹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这些关注有利也有弊。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农民一下子变成明星。有欣赏的自然就少不了喷子。这些还是后话。
“徐哥,我看你应该请大伙吃一顿饭庆祝下了哈哈。”人群里不知道是谁说了句。
“是应该庆祝一下,也多亏了大伙帮忙凑钱,托人找关系,静静才挽回一条命啊。虽然行动啊不如正常孩子灵活,可这和医院里的说法相比真的好太多了。”
”老五啊,你说这两口子还不愁的慌?那时候他们介绍玉莲来咱们家我就不同意,她家老太太看不上我们,一看就是势利眼,闺女能有啥好德行?那时我找了算命婆给看了生辰八字。女大一,冷凄凄。玉莲比磊子大一岁。如果她生得是个小儿,就不会有这样的命喽。刚出生俩月就进了医院,到现在还不能坐着,以后能好到那里去?到时候全家伺候她一个,以后日子怎么过?”徐老汉敲了敲烟袋锅子,闷闷地说。
”男娃女娃好歹是你亲孙女,你这老儿,什么心态。你现在呢,能干活就干点,不能干呢,就歇着。儿女都大了,少操点心还能多活几年。”
“你就说得轻巧,赶上不是你家摊上这事儿,不多活几天还怎么着?”徐老汉撇了撇嘴。
“现在都啥年代了,知识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谁能干有脑子谁过的好,你还那么迷信。我们老了,心啊摆正,少说话多做事。”老五吧嗒几口旱烟,抬起头望着院子外面那几棵不知道活了几十年的参天大树。悠悠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