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不是恶
一
无知或是有知,亦或是求知,千千万万,难穷尽也。
真去理解什么是无知或是有知,大体可这么分吧。说无知的,或是不知前途路程该往何方,或是不懂潦倒时光是源于哪首诗的典故,抑或是来自本性的迷糊。而有知,恰似那赢反对重力的展翅,或是野马不愿慢下来的执拗,抑或是人,是为人的劝诫。
但如此看着无知,却又似乎对无知太不公平。
其实我们说的无知,说的只是知识上的缺乏,或者是智商与情商上的不足,以至于达到愚昧。“你竟不知法律,你蠢不蠢”或者“你为什么这么不懂我”。但这些无知只是你的不自知,他不是重力将你束缚在地球,相反是种动力助你飞起来。
然真正的无知,是那种似乎找不到词句的形容。理解无知,恰有两个关键。
第一,是距离。
知,你自明白对外界,你遇到了什么,所以你,其实不清楚无知面对外界,是怎样的心态。
无知,恰是最直观的的面对的这个世界,你说他遇到了谁,是朵花?不,他只感觉如此美丽,让他开心;是树,这么挺拔,也许是吧。
无知的他,不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什么都是,什么又都不是,他与这个世界有着最直接的距离,似乎,他只能本能的触摸,他只能用眼去看,用指去触。他的对象,不止是这个世界的花花草草,莺莺燕燕,还能他内心那种似是而非的情感。谁能理解他做的?不是你距离他太遥远,而是他似乎天生就被迫拒绝了这个世界。
第二,是无感。
他无知,所以无感。而那种无感,恰是对一切都感受不了。因为他无知,他不懂自己该去向何方。他被迫被外界屏蔽,抑或自己屏蔽了外界,不止看不到的,更有那看得到的。见山是那山,见水是那水。那一切对他而言,都无感,无感到不知自己该怎么感。苏东坡那“一点浩然气”感不了他,贝多芬那一曲《田园交响曲》奈何不了他。
换言之,对无知的人而言,他无情,天地也无情。
那无知的人怎么活?
是那手中的触感吗?
也许吧。
二
恶呢?
是无穷无尽的贪?是沉迷其中的痴?还是不可抑制的嗔?抑或是其他。我们总会把这样和那样当成所谓的恶,却不知,恶既是看似永远摆脱不了的重力,也是你那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失望。
想起公元前339年,在雅典的一所牢狱中,一位老人自愿喝下了那一杯鸩酒。他的罪名是亵渎神灵和败坏青年。在如此庞大的审判团面前,这位老人毫不退缩向我们展示什么是荣耀的自由而智慧的公民。杯子倒下,血已经侵染了白发。那月光,与那爱琴海,是如此的惨白。
每次想起这一刻,总会不断抱怨,为什么,为什么,如此的智慧去败落在如此的恶下。那一点坚持在这样的恶面前是如此弱不禁风。不断感叹,那群无知而愚昧的恶。但是到现在,反转这审判团和苏格拉底,是想这样一个问题:今天在你面前不是苏格拉底先生,而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断在你面前否定你,质疑你,那么相同情况下,你又会不会对他是同样的感觉呢。
换言之,若今天一个普通人不断否定民众,最后被民众投票而死,各位是不是还会如此斩钉截铁说:他不应该死?
你会怎么想?据理力争?你会不会会比较理解当时所有公民的想法?你会不会比较倾向于去扔入那一块陶片呢?
谁是恶?谁是不恶?
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先知?
还是不知天高地厚作死的疯子?
试着走到那一刻,脑中的善恶又在不断反转。
三
所以无知的你,抑或是我,在如此反转的恶和善面前,确定善恶是不是又真的如此显得狼狈?
有些人,看到的,是对不求知的厌恶。
有些人,看到的,是对不可知的无奈。
你问我无知是不是恶?
我说,无知的人是那么的可爱,可爱到一片空白,他们总会有一颗害怕着却又不断躁动的心想起触摸,恰似乎是两张羽毛的触碰,你甚至都感觉不到那种感觉,那种细微至极却又突然的刹那。
但是,却又是那么得可悲。
“你见过大海吗?”
“没有呀。”
“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