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智胜于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坐船时问船工:“你懂得数学吗?”
“不懂。”船工说。
“那么你失去了1/2的生命。你懂得哲学吗?”
“不懂。”
“那么你失去了3/4的生命。”
一阵风把船吹翻了,船工问:“你懂得游泳吗?”
“不懂。”
“那么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我们再来看《论语》中怎么说?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在生活中,智慧远比知识重要。如果富有智慧,即便是自己不懂的同题,也能设法解决。孔子就巧妙地帮助人解决了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他本人并不懂。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事情的起因与最终将要产生的结果,通过仔细地推敲,进而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思想和智慧,并非一种简单的做事方法。
智慧是灵感,是基于对现实的充分接受和从容应对。富有智慧的人,首先能实事求是。孔子就承认自己并非是全知全能的,有些事情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有了这个态度,对事情就能冷静面对。比方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这其中固然有着孔子的谦虚,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孔子的实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保持虚怀若谷的宁静心态,从问题的根本入手,一步步追问,反而更能解决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心态,就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智慧。
其次,智慧的人理解物质构成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面对自己没遇到过的问题,孔子并不着急,不拒绝也无法给出答案,而是向提出问题的人发问,通过“叩其两端”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也就是说,他从头向尾推问,再从末向始推问,步步紧逼,答案自己出来了。我们不得不赞叹孔子的智慧。同时,也应该从中学到点东西。我们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即便是面对陌生事物,也一样能找出解决之道。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不懂的问题时,既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避而远之,冷静面对,然后按规律思考,慢慢就会找到问题的关键,进而解决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智慧尤为可贵,因为这个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即便是绝顶聪明的天才,能学到的知识和了解到的事物都是极其有限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都是新问题、新情况,而孔子的做法,则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譬如,在现代组织或企业里,总能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就不妨运用孔子的智慧加以思考,先保持“ 空空如也”的虚静心态,然后尝试着“叩其两端”,接下来的可能就是出人意料的惊喜。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有的人名牌大学毕业,一分到单位,几年过去,没有了所有的棱角,读过的书差不多都成了曾经过往。反观另一些人,实在没读过几天书,却能够左右逢源,在社会中如鱼得水。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智慧并不成正比。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学到的技能也是有限的。不过,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若是能够“叩其两端而竭”,按照事物的一般规律, 灵活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许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