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挣脱被设置的人生

2017-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雁飞云罗

               

挣脱被设置的人生

                             雁飞云罗

假期我让班上的学生共读一本书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并要求他们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开学后用两节课的时间一起交流阅读心得。同学们的读后感写的不错,但大多数都是从题目入手,写的物质与精神的取舍问题。表达了对主人公敢于舍弃一切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只遵从内心的渴求的赞叹和敬意。这些读后感好是好,但未免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意。在课堂交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找出最能打动他们的一些段落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当问到一位女同学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还是说说我的真实想法吧,其实这本书我根本就看不下去。”我非常诧异,这是一位被同学们称为学霸的学生,在我们这所优生云集的重点中学被称为学霸,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她的阅读面很宽也愿意思考,不可能是因为读不懂而读不下去的。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想听听她的理由,她接着说:“斯特理科兰德虽然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为了自己的理想抛弃了一切甚至甚至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敬佩的。但我实在讨厌这个人,自私、冷血、不负责任,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的人因他而家破人亡他却丝毫没有愧疚之意。这样人再有才华也不能掩盖他卑劣的内心!”

看着这个学生义愤填膺的脸,我明白了,我非常欣赏她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现在的孩子都太 “精”了平时写作文都是什么好听写什么,上课觉得老师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真实想法往往掩盖起来。这样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对文本缺乏深入的解读,感想都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这位学生的话让我不禁思考:现在中学生貌似拥有非常正确的三观(至少在师长面前)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为人善良、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媒体上的感动中国人物总是能让人泪眼婆娑,心潮澎湃。只有对社会有贡献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才值得赞赏和尊敬。再有就是对名人的盲目崇拜,他们都知道《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法国著名画家高更,就想当然的认为他既然有这么高的成就,那其他就是小节,为理想而放弃舒适的生活是多么伟大的境界。

但这都只是想当然,无论是对斯特理科兰德的赞颂还是批判都是不折不扣的道德绑架,他本人都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首先他不会接受批评,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无可指责,他没有强迫任何人做任何事,施特略夫帮助他是他自己心甘情愿,勃朗什委身于他也是自己心甘情愿,可他们却想用自己的善良和奉献甚至爱情来束缚自己,这是他无法忍受的。于是他选择离开。对于施特略夫家破人亡他不认为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其次,他也不会接受给他的赞美,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不顾一切听从内心的呼唤去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画画我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只是觉得不得不这样做,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

毛姆曾说“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毛姆正是想告诉我们的:“世界上就有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什么都不关心,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心只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哪怕是追求自己的厄运,什么都不在乎。”我们所尊崇的一切——体面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衣着光鲜的朋友、斛光交错的宴会,都被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人性中最美好的宽容、善良、奉献,被他狠狠的踩在脚下。他太特立独行了,就像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写的那样“我还没见过谁敢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是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别人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我们都是习惯了被设置后来又去设置别人生活的人,所以无法容忍他这样的人的存在,这就是最真实的人性。

我想对学生说,正如罗素所言“参差多态乃人类幸福的本源”。我们要能够去接受别人的不同(只要他不侵犯别人的权益),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必去设置别人,我们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同,不必为了他人的目光而委曲求全,甘愿被人设置,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