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笑话:穿汉服是复兴传统文化
上海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有许多动漫游戏产业的展会。那些coser早早地就在地铁站内化好妆扮,在展览会上亮相,吸引了许多参观者注意。
由动漫游戏行业延展出的周边产品,包括日常用品等等,是被打上了商业IP的标签,它是流行文化的产物,更多的属性绝不在文化层面上,而是商品。是商品,就要解决视觉和设计方面的问题,包括它的改进,如何让更多人消费。
由此,我想到了青年对汉服的兴趣。
不同的是,游戏动漫是文娱结合的消费,而汉服又算什么:是传统文化?还是以国学?或者大到民族复兴?
很多人去穿着汉服,都是兴趣使然。我也很喜欢汉服给人的感觉,那是一种文明的暗示,审美的外显。另外,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既然是属于古风的热爱,不能只单单依靠服饰来展示。当我们说要民族复兴,热爱传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说什么?
比如会产出一大串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民族复兴?复兴到什么地步?复兴前后有没有可比性?如何衡量在现代化的社会,去复兴过去的意义?
还有,什么是传统?传统包括什么?现代的观念怎么融通传统的规范?差异性怎么调整?靠什么手段?偏差的释义有没有伦理法则?
在我的判断里,穿上汉服就是致敬传统文化,这是很搞笑的事。如果再佩上一把剑,抱着一张琴,那就是搞笑中的战斗机。
人生而有好奇和模仿心,所以穿着汉服那不叫兴趣。就像你看到了一桌好吃的饭菜,想去吃是本能,自己能做是本事。
架空的古风毫无意义。正如大多数古代影视剧、古风歌曲是越俎代庖,把真正的精奥文字图像掩盖了一层土,就地堆了好看的泡沫剂,让人认为是古典的移植。而最能接近古代的地方在哪里呢?是各地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藏的地方志,以及偏远山村的纺织机。
抖音上有个很秀的账号,画风大概是这样:
抬头豪饮潇洒不羁有没有?红衣还绣着锦花绿草有没有?这位法师一看就不是中土人,因为汉传佛教僧衣都是深灰色或者土黄。很明显,人家是西藏的仁波切。
其实和尚喝酒也是有的,宋明时期有几个行事古怪的禅师,人家不是普通的禅,而是狂禅。既然狂,你就什么也说不了。他禅就禅在一个狂字,包括魏晋名士,有的也是这么狂。这不是传统,而是秀,学诚都不敢这么秀。
还有古风歌曲。我上学那会儿挺喜欢这个东西,也因为打武侠网游的缘故。不过在阅览古代文献的时候,就觉得这不是我要的,因为质感差得太多。
古风歌曲总喜欢“诉离殇”,似乎“伤”这个字程度太浅,咱就换一个牛逼的,痛断肝肠的。这不,就和为国捐躯的烈士干起来了。“殇”,就是烈士的意思。咱们来读一句《国殇》,比较一下古今气场的差异: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敌军攻入行列阵地,左骖已死,右马受刀伤。
车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有没有种混乱而压迫的恢宏感?所有的场面都在动荡变幻之中,局势急不可待?这,就是气候。阵、骖、轮、四马、玉枹、鸣鼓,每个词背后都有词汇系统的图景,而选秀的人是触摸不到的。
包括这首诗,最初也是用来唱的。
在日本,他们有固定的节日,将会拿出和服作为庆典,特殊的节日也将穿上,表达对传统精神的恭敬。我们想要把传统回归到生活中,靠穿穿汉服,制作文旅的IP,网红化处理也不足以有良好的认知。
前段时间,《QQ飞车》手游和《王者荣耀》手游出现了敦煌主题,是天美联合敦煌研究院制作,玩着的时候蛮亲切。
这件衣服,在我看来原型就是佛教的月净菩萨:
当然,还有这一套:
原型可能是这个:
所谓宠物蓬莱仙鹿,原型就是佛教中的《九色鹿》。它的头上有只云雀,在佛教中象征着吉祥之音。
如果我们对这些有过一些接触,那么在体验游戏时,也会大有不同。
所以说,穿什么衣服不代表这个文化纳入了你的精神结构,成为了你的一部分。花二十块钱买了把背面是清明上河图的折扇,也不能证明你是李玉刚或者张择端。
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鼓唇摇舌,最后先叛变的也是他们。在商业社会中让人们慢下来是冒险的,所以实践的人看上去往往怪异。我们并不需要汉服的复兴,作为传统节日的一种仪式,穿一穿也就足够了。不然,为什么有好几次改良运动呢?
文化复兴首先是个人的意识自觉,能够明白过去的人是什么意思,他是怎么看待社会生活的。这样的基础不明白,等于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两个世界懂得转换思维了,才算距离近了一步。
不然,与其看和尚喝酒,还不如听老僧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