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课程丨幼小衔接也许就差这一口气
/ 幼小衔接也许就差这一口气
当各地发布幼儿园逐步复学的政策,家长的心态是:
小班家长
中班家长
大班家长
大班家长在愁什么?
愁幼小衔接啊,这届孩子基本上没有幼小衔接,家长心里太慌了!
/ 幼小衔接是什么?有什么策略?
首先,幼小衔接是一个过渡时间。过渡是指当儿童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Fabian and Dunlop,2002)并改变他们在社区结构中的角色时所经历的变化过程(Rogoff,2003)。过渡包括从意识到过渡将要发生,到适应新环境,到儿童完全成为新环境的一员的时间(Fabian and Dunlop,2002)。由此,幼小衔接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并非指向某次活动。一次小学参访、一个“我要上小学”主题、一次和小学老师的对话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幼儿经历的人生重大的时间转换、空间转换与关系转换,除了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从幼儿园水平过渡到小学水平之余,我们还需要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在心理层面做好了进入小学的准备。
时间转换
关系转换
空间转换
McIntyre等人研究了家长在孩子转为幼儿园过程中的经历和参与情况,发现,许多家长表示: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家庭应该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的资料,在幼儿园阶段和孩子上小学阶段该分别如何支持孩子(McIntyre 2007)。这在告诉我们:家长并不完全理解学校或教师的期待,大多数家长希望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也就是说,家长希望帮忙但却不知道怎么帮。
同时有研究表明,一个家庭如何看待转变,家庭中向孩子提供的支持的类型和数量,会影响孩子如何适应小学(Fabian and Dunlop,2002)。即使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熟悉课外班和“上课”的概念了,但是真正的“幼小衔接”包含更多概念,例如,上学放学常规改变、日常作息改变、校纪校规改变、和周围人的关系改变,每一个改变背后都蕴藏着压力(Decaro and Worthman, 2011)。由此,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可以协同一起帮助幼儿进行顺利的过渡:
高瞻建议在幼小衔接时
可以采用的策略与活动
01 /
提前告知信息
在小学开学前1-2个月前,可以提前集中与幼儿探讨关于小学的话题。家长或教师可以制作“倒计时表”、“日历”亦或是表格给与幼儿视觉支持。成人甚至可以制作30张纸片贴在墙上,每过一天,可以拿掉一张。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开始和孩子介绍上小学的概念时,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例如:“下学期……”、“开学后……”、“你升学后……”,而是要使用具体的时间词汇:“30天后”、“60天后”、“1个月后”等,并逐渐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时间概念。
避免使用尽量使用
下学期30天后
开学后60天后
你升学后1个月后
抽象、陌生的时间词汇具象、熟悉的词汇
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通过晨间信息与孩子们一起倒计时。在高瞻教室中问候时间通常会持续10分钟左右,教师通过和孩子共读晨间信息版上的信息来开启新的一天。
关于高瞻课程的一日常规,请戳这里:
02 /
小学参访
有计划地安排学校参访,许多学校会有专门的“开放日”,高瞻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在路过小学时,和孩子多多观察小学的校舍、操场等,让孩子逐步了解小学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次邀请孩子参加“开放日”活动时,尽量避免选择小学生上学的时间(工作日)。这是因为当幼儿看到新的空间、新的人物,他们很可能会受到过度刺激,进而对小学产生排斥心理,而无法更好地感知小学、了解小学。
/ 了解校舍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学校场地和孩子感兴趣的地点。孩子的兴趣点通常包括公共汽车下车和上车点、学校入口、吃饭的地方、停车场操场等。让孩子们熟悉学校的场地及其位置,可以缓解学校场地面积增加带来的压力和不安全感。“操场之旅”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开展多次,确保孩子知道哪些器材可以使用、如何安全使用,从而产生一种熟悉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 了解老师
如果在开学前能够有一次和未来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在小学教师家访前后,可以创设孩子与未来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通常孩子们会关心:我的新老师长什么样,她好吗,她喜欢我吗?
通常家长会关心:谁是我孩子的新老师,她是否有资格,她会喜欢我的孩子吗?她往届毕业生成绩如何?等等。通过与老师的会谈与沟通,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和家长排解这样的担心。
03 /
绘本阅读
当帮助幼儿做心理建设、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学时,绘本通常是一个很好的媒介。除了绘本外、白板、IPAD等多媒体设备也不失为好工具。在阅读已有的绘本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小学”主题的创作,支持幼儿用二维、三维材料来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获得掌控感与安全感。
除了绘本外,小学教师可以制作并发放新晋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班级公约”、“学校公约”,并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在小学开学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即将要到来的“小学生活”更有掌控感。
04 /
离别卡片
在离开幼儿园前一周时,可以制作“离别卡片”、“再见卡”。在卡片上可以包含幼儿的艺术作品的照片、集体照片、幼儿喜欢的关于教室的照片等具有个人偏好的资料。
本图来源:Evans, B., 2006. "I Know What's Next!". Ypsilanti, Mich.: High/Scope Press.Fabian, H., & Dunlop, A. (2002). Transitions in the early years.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05 /
回访幼儿园
作为幼儿园,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园回访日”。有时我们会担心已经毕业的学前班孩子再次回到幼儿园时会产生“还想回到幼儿园”的想法。实际上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们会发现当回到幼儿园时,曾经的班级已经变了、曾经的伙伴也不见了,尤其是在看到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在幼儿园上学时,能够加强新晋小学生作为“小学生”的身份。
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孩子和自己曾经的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幼儿园老师展示出对“小学生”的爱与支持后,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聊聊小学和幼儿园不同之处、小学有哪些让他们惊喜的部分等。通过和自己曾经十分信赖的“重要他人”的交流,孩子们既重温了在幼儿园收获的美好的时光,又再一次确认“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
幼小衔接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时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更强大的适应能力、执行力与对世界的信任感。这么多条策略中,有哪一条对您来说是新的呢?有哪句话对您最有启发呢?快去生活中试试看吧:
√ 提前告知信息
√ 小学参访
√ 绘本阅读
√ 离别卡片
√ 回访幼儿园
参考文献
DeCaro, J. A., & Worthman, C. M. (2011). Changing family routines at Kindergarten entry predict biomarkers of parental st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5(5), 441–448.
Evans, B., 2006. "I Know What's Next!". Ypsilanti, Mich.: High/Scope Press.
Fabian, H., & Dunlop, A. (2002). Transitions in the early years.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McIntyre, L. L., Eckert, T. L., Fiese, B. H., DiGennaro, F. D., & Wildenger, L. K. (2007).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 Family experiences and involve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5(1), 83–88.
Rogoff, B. (2003). The cultural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END -
作者:岳野
编辑:潘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