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符号原理》003——一句话打动消费者
背景:
华与华方法中,不讲用户需求,就只看购买理由,字面上很难理解两者的区别,很多人看到,会以为这不就是同一句话的两种说法嘛。用户需求,用户想要的,不就是他们的购买理由吗?其实不对,购买理由和用户需求是两回事,至少在华与华的体系中,不一样。下面主要讲一下,怎么一句话打动消费者,这句话,就是核心的购买理由。
购买理由的本质是什么?
购买理由就是和母体行为对暗号,这个暗号是和母体执行人,即母体中的消费者。怎么对暗号呢,也就是需要用母体的词语。
华楠老师举了书籍《藏地密码》的例子,对于对西藏有兴趣的那群人来说,讨论西藏就是一种母体行为。我们要找到购买理由,去打动他们,就需要体现母体,这个母体,最直接的就是西藏。这也是华与华的核心理念,写广告语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品类,要用填空的方式,将品类表现上去。
品类有了,这个暗号就算对上了一半,还不行,还需要一个购买理由,这只是加入了他们的母体行为,还有影响他们,打动他们。随后,一句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就成功打动了他们。
为什么这句话可以打动,可以成为购买理由。我的理解,第一,这句话信息量很大,指出了母体行为中的一切,不管是对西藏文化,西藏人,西藏风景,感兴趣,都被包含在其中了。
第二,和母体对上暗号之后,就需要思考消费者在母体中的行为,他们讨论各种西藏相关的事实,所以我们要说百科全书式的书籍。
当购买理由出来时,消费者会把所有的精力注意力集中在购买理由上,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证明购买理由,他们有疑问,你凭什么说这是一本关于西藏百科全书,我们就可以用里面的内容,宣传来说明。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购买理由框架,而我们的商品,也进入了母体中。
购买理由的作用,就是唤醒文化母体,让母体执行人集中在购买理由这一点。
购买理由是打动不是说服
这里很难理解,打动不就是说服吗?打动是不需要逻辑,而说服是理性论证的结果。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想说服他们几乎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喜欢被说服。
现在很多患病筹款的,你要说服我给你捐款,不太可能,但你要是说你有个3岁孩子,还要养,不想离开他。那我就被打动了,这就是理由,但你没有说服我给你捐款,甚至都没有开启说服。
购买理由也是如此,一句话打动消费者。怎么去打动呢?还是前面说的,用母体词语,母体行为去打动,因为母体是人类行为惯性里面的,是潜意识的东西,比如我被打动捐款,就是如此。我在互帮互助这个母体里面,我进行了捐款的行为,打动我的理由就是,3岁孩子。
很简单的事情,所以,购买理由和需求也不一样,需求是说某个人需要什么,但其实,他不知道他需要什么,甚至不需要。购买理由,就直接和母体对话,唤醒他,让他实现购买。
购买理由就是围绕母体词语造句,根据仪式造句,所有购买理由,到最后都会简化成一句话。
华楠老师认为,除了生存,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消费者必须买的,所有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选择,都是可以有可以没有,而购买理由,就是让他买我们,不买别人。
说到这里,就可以得出需求和购买理由的区别了。需求是我想要一个房子,购买理由就是买我房子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便宜,3室大房间等。
总之,让消费者买我,不买别人的叫做购买理由,它是围绕母体词语造句,得来的超级句式。消费者想买一个大类型的东西,叫做需求,他并不明确,他需要购买理由来帮助消费者选择。
他们两个的关系更像包含关系,用户需求范围较广,指向一个大的解决方案,购买理由,更加精准,让消费者做出精确的选择。
举个例子,当初汽车发明之前,只有马车,人们的需求是更快的马,但其实,汽车才是更快的,汽车才是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并不清楚,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购买理由就是,给他们一辆车,并且证明自己的车,比马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