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乡探友
一大早起床,匆匆洗漱,就出发了。路上车辆很多,可能是新年初七拜年的缘故吧。水泥路面很窄,不能太快,所以十点过才到达故乡仁寿县中农镇。
又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街道,我是灯,故乡是电源,而那思乡的线拿在妈妈手里,无论你走多远,妈妈总是拉着,牵着……
在妹妹家吃过午饭,我便匆匆告别,因为心中牵挂着老朋友叶学超,想早点赶到他家去。因为是同乡,又同样喜欢写点东西,就自然成了好朋友。八七年又一起参加了内江周文宗老师举办的《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回来后,又一起采访一起写作,也发表了好些豆腐干……
我们都有一些或甜或哭或闹或没人理解的过往吧!有人说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可那也只是一时过去,当我看到同学们眉山聚会时发的老照片,不由得更加思念这位老朋友老同学。虽然三十年没联系了,往事又浮上心头。
三十年前,我因为婚姻的缘故去了资阳,由于家境贫困,只有白手起家,整天忙忙碌碌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八十年代通讯又不发达,只有往来书信。后来学超也结婚了,联系就少了断了。
后来听老乡说,他妻子因病去逝了,留下一女,他带着女儿艰难度日。他性格柔弱,待人办事又极像女人,一点不干脆,多愁善感,整天写呀写,又没啥成绩,生活一团糟。
过了几年又听老乡说,他结婚到成都去了。我心里又替他高兴,默默地祝福他,有家了就有温暖了……
突然有一天,在老家的同学打电话告诉我,他回老家来了,感觉受了什么刺激,做事说话都不对头,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念念不休,似乎疯了……
电话那头,同学不停地说:“可能在成都家庭不和谐,他能力又有限,挣不到钱,又带个女儿,多少有点矛盾,被成都老婆赶回来了吧,想不开就疯了……”
我茫然,大脑一片空白。
“你在听吗?你在听吗?”老同学不断地问。
脑海中浮出一副画面,在深蓝色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紫色的长脸,斜挎书包,手握钢笔,在一个文件夹上写着什么,时而沉思时而锁眉……是一副多美的画呀!可而今画不在了,残了烂了……呜呼!
我紧赶慢赶,终于到了老朋友在新店三星村的家。家还是三十年前伯父修的那个样子。砖墙小青瓦,三间屋。
我在门外喊了几声,没人应答,屋里收音机却唱着歌。门没关,我走了进去,堂屋里乱七八叉放了些杂物,还有些霉烂的桔子。右边住房倒还干净,一床一书桌一书架,床是老式木床,书桌还是三十年前老掉牙那种,书架上还是当年那些书,还有当年的知音杂志。
左边一间是厨房,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喝酒。一张老式的黑黑的小方桌上一碗快发霉的面条。我吃惊地望着他,满头的白发,苍老而无表情的脸,五十来岁竞这么地苍老,最让我难受的是用煮了不知几天的面做下酒的菜,我的眼睛酸酸的,眼泪快忍不住了……
我赶忙拿出买来的小食品,摆在他面前,涩涩地叫了声:“学超,认得到我不??”他一下站了起来,无神的眼似乎睁大了许多,一把抓住我的手,急急地说:“认得到,认得到!”
我把花生、爆米花打开叫他吃,他说:“你不要毒我。”呜呼,刚才还说认得到现在又要说害他。我无语了。
我把他拖到屋外,想用手机给他拍照,因为屋里光线太暗。他问:“要干啥子?”还用手来抢我手机。
我又问他:“这些年怎么过的?做了些什么事情?”他总是答非所问,总说,“我写稿,我写心得,我天天写……”其实家里一只笔都没有……三十功名成与败,几千里路日和月,再聚首,物在人非,天意弄人,空悲切!
我似乎明白了……
回家后,我总在想,政府帮了他些什么呢?于是打电话给村长。村长说给他解决了低保,保证他的一日三餐,每个节假日,给他送粮、油、棉被,衣服等。
那天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似乎有一头鹿在心头跳,慌得很。起床吃了安定片,终于迷迷糊糊了。
我走进了一条又脏又乱的小胡同,人潮涌动,大家在争抢福利彩票,我想福利福利不就是为残疾人办好事的吗?我也买几注吧!
于是买了十注,一括开。哇塞,我得奖了,五百万嘞,妈哎,我一时差点跌倒,太多了吧。
我用这么些钱干嘛呢?我要修一座庄园,“怡香园”,对,就叫怡香园吧。古色古香的房子,高高的围墙,琉璃瓦的屋檐。
再请几个医生护士,把老同学叶学超,以及像他这样的人都请来,给他们最好的护理。再请个大厨,让他们吃好。
人越来越多,吵闹声,打斗声,音乐声,此起彼伏。怡香园越来越兴旺。
“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一个瘦高个,站在天井里边唱边念,另一个矮个子给他打着拍子。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个低沉的男中音传来,我跃身跳起来:“叶学超,叶学超来了!
我睁开眼,怡香园不见了,叶学超不见了。高尔基的海燕呢?是否还在大海上怒吼?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