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改变,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
这是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导论,相当于一本书的序言,总共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介绍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其次是改变需要勇气;最后是改变需要自省。无论你是想减肥、还是想锻炼、想早睡早起、想读书、想换工作,想表白、想结束一段关系……往往我们仅仅停留在想想而已,或者做了一段时间而后又恢复原状。这是因为改变很难,难在行动难以持续,难在你的心中固有认知,难在你没有合适的方法。下面我概括的说说课程具体怎么谈改变的。
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在“改变自己”的公众号上曾有一篇文章,叫着《最难的是﹤做自己﹥》,像我这么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身体,夫妻间的感情,工作同事间的关系是否处置得当,总觉得自己可选择的机会不多。这正是课程中指出的误认为选项不理想就是没有选择。像最近网上很火的流浪大师沈威,灵魂无处安放,不如去流浪吧!这不也是一种选择嘛?就像微博中有人评论说当年他的爱好要是收集邮票、玩偶或者其他看似高档的东西,而不是让人觉得他精神有问题的收集垃圾的爱好,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第二个没有选择的原因是想逃避对自己的责任,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对孩子说的,这么做都是为你好。而像人生的重大选择报考志愿,找工作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以至于人们害怕选择了,做的不好怎么办,得不到好的结果,是不是自己选择的问题。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假想一个施害者和一个受害者。当我们说自己没有选择时,我们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我们可以借此把责任推卸给假想中的施害者,无论这个施害者是环境还是他人。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了。
课程希望你能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是思考“谁对谁错”,而是思考“有用没用”。如果你强调自己受过去、环境和他人所限,自己没有选择,这对你的改变有什么用吗?你没法改变,也许不是你的错,可是,最终要为结果负责的人是谁呢?还是你自己。
改变需要勇气
课程举例《少有人走的路》中,心理医生派克接诊量太大,而他的主任却说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一个专业医生顿时觉得主任简直不可理喻。直到三个月后才觉得主任说的没有错。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如何安排时间应该由我自己来负责。花更多的时间接待来访者,这也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
最近特别火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成一直觉得发生的事都是别人的责任,妹妹明玉借给朱丽二十万是为了羞辱他,与帮助朱丽恢复工作并取得升职一样都是为了孤立他。他一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心理上的幼稚,思维上的不成熟,不是经历诸多事情,他依然拿不出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
改变需要自省
我的这是最难实现,大家虽然都知道要自省,但是真正做到自省很难。面对问题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要么是自己很可怜,要么是别人很可恶,稍微好一点会想着怎么办。很少会有人想是自己的问题,正如电影里所讲的,如果你很蠢,你就发现不了自己的蠢,因为发现自己的蠢需要相当高的智力。
课程中举例一个年轻母亲教育孩子问题的反省,自己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有时候对孩子过于高标准、严要求了,这些想想都是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何必为难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啊。
总结:看来改变实在不易,想要改变,那就搬着小板凳坐等课程提供的方法来达到自己改变的初衷吧。不过课程最后也说单纯的方法论不如边学习边实践,自己也找一个最想改变的目标,使用课程提供的方法逐步推进更深刻地看清自己、看清问题,下面提供一位名人习惯养成法。
富兰克林在自传里写道:我的目的是养成所有的这些美德的习惯。我认为最好的还是不要立刻全面地去尝试,以致分散注意力。最好还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种美德,当我掌握了那种美德以后,接着就开始注意另外一种,这样下去,直到我掌握了13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