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读书笔记二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一切对象的研究的,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它放到历史环境里去,不管什么样的作品,要做出深刻的分析,光是从今天的眼光去观察是不行的,必须放到产生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去,还原到产生它的那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艺术的,气候中去。但是历史背景也是分层次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的背景,毕竟是外部的,对于不同作家都是一样的。历史的还原,目的是抓住不同历史阶段中艺术倾向和追求的关键。
余秋雨对于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文化散文的文体,把人文景观用之于自然景观的阐释,还把散文有限的思想容量扩大了,散文的思想容量本来是比较有限的,大量的散文被称之为小品就是证明。而余秋雨却赋予散文以宏大的文化反思,像《一个王朝的背影》,居然能通过承德避暑山庄提取一把交椅的意象,在这上面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把清王朝统治阶级精神从强盛到衰败,汉族知识分子从抵抗到维持殉葬的漫长历史过程都浓缩在这把交椅的意象上,这种历史的贡献,是任何喧嚣的媒体评论所不能扼杀的。
要真正抓住作品的特点,就要:第一,把作者作为一个个人,和他所属的阶层区别开来;第二,把作者一时一世的感性和通常个性区别开来。像《荷塘月色》这样的作品,它的妙处就在那离开妻子和回到妻子身边的一段很短的时间里,内心的“骚动”和平复的过程。
从创作论来说,一切艺术创造都不是凭空的,而是在前任的艺术积累基础上前进的。这种积累,首先是形式和流派。在同样的形式和流派中,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有风格就是有创造。要把独特的风格概括出来,就要善于比较,这就要有精致的辨析力。不但善于从看来相同的作品中看出来相异的地方,而且要善于从看来相异的作品中看出来相同的地方,这在黑格尔那里叫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是科学抽象的基本功,需要长期培养。最关键的是要使思想活跃起来,在别人看不到联系的地方,你能看到联系。
《小石潭记》主要学会理解抒情散文中景物和作者心情的关系。
文章首先写美好的景致和心情。中心是石潭,如果直接写潭水之美,就太简单了,没有心理发现体验的过程了。所以作者而先从水声之美开始写起,如鸣佩环。佩环之声,在古典诗歌和散文之中都和高贵的身份和美好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其次,这美好的声音是隔着竹林,而且是黄竹,就有一种逐步发现心理体验的过程,美好的感觉有了延续性。还没见到潭水就被感染了,“心乐之”接下来伐竹取道说明听觉之美的程度不同凡响,非要看看不可,这是第三层铺垫。
地址开门见山写石潭清冽的冽,强调水的特点不仅清,而且有寒气好处,在不但有水的视觉特点,而且有水的触觉特点,全石以为地本身罕见奇特,不仅写出河床这一表面特点,而且渐渐写了水的清澈。
下来写潭中鱼,妙在没有写水,恰恰达到了表现水之美的效果,水透明到像什么也没有,就像鱼浮在空中一样。朱元思说,水街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也是生到千丈,也能见到水底,毕竟水还是有的。郦道元在水晶数说,绿水平潭清洁城深浮,是由于泪若成空,用鱼的看似悬空,强调水的透明,用正面描写水的颜色,质地的基础上,用鱼的可视效果,强调水的清澈。吴军和郦道元的文章都以鱼的,可是反衬水的清澈,柳宗元则进一步用鱼的影子用黑来反衬明亮艺术感上的反差效果更为强烈。可以说,这是柳宗元的一大发明,后来影响了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性交横,盖竹柏影也。
本来觉得还读不懂,但是呢,一联系课文内容,觉得又似乎懂了,我准备边读边记笔记,而且再来一个回头看,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