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散文

知无知

2021-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飘着的云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无法回避的会碰到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时刻,读小学时, 我们周围有很多老师的孩子,他们的读书的条件,还有生活条件,比我们要好。有时难免会有极其个别的老师,会有一些优越感,投射到孩子身上,特别是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就会感到被歧视。由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得益于老师,一直以来,我对于大多数的老师,都怀有特别的感恩和敬意。大学时,我们的班长总是在背后嘀咕班主任不管事,班级管理的不好,我当时整体上还比较萌,其实就是比较无知,没有学会以特定的标准,去评价和判断人,基本上没什么感觉,无所谓好或者坏,就是感觉和我们班主任不是一条道上的,就算是可以经常见到,还是很有距离感,觉得很遥远,很遥远。那时我们还比较蒙昧无知,不知道在社会上生活的艰难和挣扎,现在想想,我们班主任的行为也不难理解,一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希望构建自己的社会成长阶梯,自然就要在这方面花很多时间。其中的一个结果,就是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就会少。见过一个在大学里当辅导员的同学,那是每天十二小时的不间断工作,我想她管理的班级一定非常成功,但是她个人却未能谋得任何职务,原因是她没有花时间在领导那里,和领导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墙。有个离任的领导和她说了,为何她未能升迁,说到原因时,她竟然不记得有那件事。而说到她的学生,她头头是道,娓娓道来。据说我们的班主任在系里,很得领导的欢心,这也可以理解,如果是领导,谁不希望年轻人围着自己转,更方便自己管理。而以学生的角度,班主任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任,因此我觉得班长对老师的评价,也算是客观,因为他很少我们思想上有什么引领,甚至于当时学生逃课谈恋爱,做生意,或者是从事其他的很多事宜,他都没有提出批评和引导,这样的一个班主任,或者说是辅导员,如果说不失职是很难的。写到此处,只觉得自己无知,到了这个时候,才对自己当年的处境有了一些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我当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读各种杂书,花在专业上的时间,即便是今天看来,也是相对比较少的。

到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班长依然是我们那群人里面,比较出类拔萃的,整体发展走的比较快的一个,还有其他的班级领导,也都事业有成。 不同的是我们其他同学,由于对很多游戏规则不清楚,走了很多很多弯路,在每一次进退的过程中,我其实饱受歧视,各个方面的,比如语言,比如长相,比如身高,比如学识,比如能力,比如体力和经验,而其中碰到的人,和当时的境遇,基本上由于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诸多的磨合中,其中包括着个人的自卑,还有复杂的妒忌情感,因此经历很多忐忑不安,情绪起伏的夜晚,也就很正常。这两天,读康德的哲学,很深奥,感觉晦涩难懂,但是总是还能找到一些感觉受到启发和碰撞的时刻,比如康德试图给理性设立边界,这个对于个人来说,就很重要,俗话说,人要有自知之明,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智慧学识是有局限性的,世界纷繁复杂,有太多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知道自己的无知,如苏格拉底所言:“知无知." 唯有知无知,才不会随便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做出过分武断的评价,造成偏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