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现象,看你有没有
一 姐,你认识心理医生吗?
那日,午休起来我收到小K给我发来的信息,问:
“姐,你在南宁有认识的心理医生吗?这事我不想让家里知道。”
我正纳闷呢?一90后小伙子有啥想不开的,要找心理医生?出于关心,我问了一句:“你怎么了?”
他回:“不知道怎么跟你说,就家里的一些事,我感觉闷得荒,想找心理医生聊聊。”
看他也没打算跟我深聊,所以我也没再追问,回复他说:“心理医生我不认识,但我可以发个朋友圈问问,我想会有收获的。”
他回:“好的,谢谢姐。”
二 朋友圈炸了....
简短的聊天后,我便在朋友圈发消息问大家,有谁认识心理医生?
消息一发出,嚯~好家伙,微信“叮咚叮咚”的响,评论区排着队的“问候”。
哦~大家都以为我得了产后抑郁(捂脸)。害~~马上一一给关心我的朋友做了回复,告诉他们我是帮朋友问的。
接着,我就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好几个朋友发来的名片介绍,里头有北京的心理医生,可以接受视频咨询。也有推荐去南宁第五医院的,还有本地的心理咨询师。
三 开药 and 咨询费
我把收集到的信息都转发给了小K,希望能帮助到他。
第二天上午,我发去信息问他:“咨询得怎么样,有没有合适的。”
他回:“姐,我去五医院看了,医生没说什么,就给我开了药叫我回家吃。”
啥?有那么严重需要到吃药?我心里嘀咕着。
我问:“那其他的咨询师呢”
他回:“问了几个,咨询费都挺贵的。我这点工资,还是算了。”
四、“亲爱的,心理医生找到了吗?我想我也需要...”
晚上,我的手机来了微信消息,打开一看,是一位微信网友给我发的:“亲爱的,昨天看你在朋友圈找心理医生,找到了吗?我想我也需要.....”
额,我很诧异啊~这是一个我们未曾正式见面的90后女孩,她是在读书会上认识我的。加V的时候聊过几句,感觉挺活泼、上进的一女孩,怎么也要找心理医生呢?
给她回复了信息之后,她跟我说:“其实我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也没有人能倾诉,就想到了心理医生,经常自己想着想着就走进死胡同。”
我复:“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做个倾听者。”
她回:“谢谢亲爱的,我的事一两句说不清,我还是不要祸害朋友了。就是得让自己想通,我觉得可能是我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五、从不理解到感同身受
那几天,我一直在想,既然心里有事,为什么不找个信得过的朋友倾诉出来呢?或者找个长辈说说,给点意见也好啊。真的需要找心理医生吗?
直到不久后,我跟我的父亲大吵了一架,才慢慢的理解他们的感受。
吵架的当天,先生和母亲都有在安慰我,让我别再想这事,过去就算了。貌似,确实也如此,但心里总还是觉得不舒服。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每当我自己独处的时候,总会不断的在反刍当时和父亲吵架的情绪,心里憋屈得荒。
想跟家人说吧,怕是会被说太矫情。
想找个人说吧,总感觉大家都那么忙,谁愿意停下来听你唠嗑呢?
再则,就算有人愿意倾听,这事要说的清楚,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可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这么憋在心里,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有时候连开车都会走神.....
就那么瞬间,我突然理解了我的两位90后朋友。他们想找心理医生的目的,是想找一个自己朋友圈以外的陌生人倾诉,这样自己心里的一些不想被朋友知道的小秘密就也能被保护起来。
其次,他们需要被倾听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一些建议。
六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明白了他们的真正需求和感受后,我决定要为我的90后朋友们做一件事情——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更希望能帮助到他们。
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找心理医生,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
那就是学习。
学习什么呢?
学习读懂自己,治愈自己,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破除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最终能让自己从自怨自艾的痛苦中走出来,直面生命中已经发生的事情,勇敢的继续前行。
去哪里可以学到这方面的内容?
我建议你学习NLP的知识。
什么是NLP?
NLP全称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简单的说,NLP是一个系统,它的根本使命就是创造工具,用工具帮助每个人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
如果把NLP比喻成免疫系统,那它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你进行自我为诊断,自我修复及再生。
今天先写到这,感兴趣的,或者有机会我再跟你聊聊有关NLP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