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一个问题?
有时候两个人讲一个问题,在不同层次或视角讲,讲不到一块儿,属于无效沟通。
这里说一说我对“如何分析一个问题”的理解,希望对你有用。
— 首先:
由于是人在分析问题,问题被分析表达成什么样,取决于人。
聪明人都是有需求,有目的的。他们不会把他所有的分析全盘拖出。往往摘取对他
有利的一面去阐述。
如果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这样说,就要不断地问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说,是客观事
实吗,是普遍的还是个例,对他有什么利弊,对我有什么利弊。
— 其次:
如果多人对一个问题讨论分析,大家要对事物中的基本概念要达成一致,如果问题
中某些词语,大家的定义不同,理解就会不同。
— 最后:
要站在同一个视角、层次、维度去分析,才可能的出相同的结论。
视角:站在哪个人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层次:有人是站在大局上分析,可以大到整个人类社会,有人是更高的层面,比如
老板,有人是站在自身的层面。如果你跟人聊天,觉得他讲的很空,讲得很高大
上,听起来牛逼,但没有落地的方法,手段,这就是层次不一样。你注重的是术、
器、用,他注重的是道。
维度: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一个东西,即切入点。
用新一期的奇葩辩题“我不合群,要改吗?”来分析:
— 首先分析目的:
辩论的人的目的是取得胜利,所以他们肯定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阐述,而不是阐
述客观普遍的事实。是否胜利是观众评选出来的,普通大众是感性、接地气、易被
影响的,所以我们要以有血有肉的故事去影响他们。可以从概念、视角、层面、维
度等点切入,去影响他们。
-- 然后分析概念:
辩论中,大家对概念定义会不同,有的是没有标准概念,有的是故意偷换概念,错
误引导,最终是为了说服别人。
比如这个辩题“我不合群、要改吗?”
群,大的层面讲,整个社会就是群,小的层面,身边的一个个社群就是群,从性质
上讲,群跟自己类似还是不类似。应该指的是合哪个群?每个人的定义也不一样。
有的人会定义为大群,不和大群就是不和社会,那你是被孤立的。如果从这个定义
出发,大多数人会选择要合群,因为我不想被孤立。
改,指改变,改变往往是为了更好。有的人会定义为,改就一定是改错的,如果从
这个定义出发,大多数人会选择不要合群,因为我没有错。
— 最后分析视角、层次、维度:
视角:
辩题里有两类人,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是评价我的人。
从我的角度来说,什么对我是有利的,好的,我就往什么靠近,这是明确的。但是
什么是好,没有明确。我被别人评价了,影响了,问自己要不要改,说明我在犹
豫,在做判断。
从评价我的人角度来说,为什么要评价,对他有什么好处。可能就是为了我好,想
让我融入,可能是为了他自己,满足他的某些需求。
层次:
辩手往往从社会的层面或自身群体的层面去分析。社会的层面有点空洞,不接地
气,普通人不好理解。从自身的层面讲,更接地气,更好理解。
维度:
陈铭从改的维度去分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有三个改的选择:一是拒绝
黑暗的官场群,二是加入黑暗的官场群,三是拒绝黑暗的官场群,加入田园群。我
们可以选择三,三也是一种合群,所以我们应该由不合群改为合三这种群。听起
来,是应该选合田园群。
如晶从合群的维度分析:犀牛迁徙只知道跟着前面的牛的屁股走,这是合群,但牛
想看更多的风景就是不合群,所以就应该一辈子跟着前面的牛的屁股走吗,我不需
要合群,我要想看看周边的风景。听起来,是应该选择看风景。
仔细想想,双方关键的争议点在于对群的理解不一样,正方认为群是任何群,总有
你想合的,跟你性格匹配的群,反方认为群是跟自己性格不匹配的群,没必要一定
要合。但双方都会往自己方引导举例。
这篇文章说的是“如何分析一个问题?”,问题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的,不会像辩论一
样,可以有千百种情景举例。特定情境下,从目的、概念、视角、层次、维度
等切入点分析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你能接受最坏的结果,那么就可行,反之
则不可行。
当然,人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你也是基于当前的你得出的结论,就算后面你掌握
更多信息,回头看看,觉得当时的决定是错的,那也不会后悔,因为,当时的你的
认知只到那里。
如果想准确分析一个问题,做出准确决定,尽快的提高自己的认知,谨慎的分析,
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