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材料写作入门之道(四)——万事开头难
亲爱的班员:
初临公文写作工作岗位的你,完全没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生气,有的只是面对写作任务的无尽烦恼和手捧文稿、面对领导的胆战心惊。你想尽快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胜任岗位证明自己,甚至不求表扬、只求少挨点骂,但卡布小班却说:慢慢走好公文写作这条路。你一面加班加点甚至熬通宵去完成领导明早就要看的公文材料;另一面卡布小班却还在嚷嚷:别偷懒!抽出时间来,练好公文写作基本功。
你问我:如何了解你的“心事”,就像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一样——我们都一样。小班卡布在未入公文写作大门之前,为了得到单位写作前辈的指导,每天主动替人值日,打扫办公室卫生,给处里老同志端茶、倒水、递烟、跑腿儿……
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话——万事开头难。不过,话又说回来——开了头就不难哦。
打牢公文写作基础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完成好写作任务,却是一个更加现实、更加紧迫的问题。
不要拒绝“模仿”。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老师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一流的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小班卡布有一个读过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朋友,他就讲过,在最后完成毕业论文阶段,他的导师就专门训练他们“仿写”的能力。演播室里也有老师专门以“如何把别人的抄成自己的”为题开课。小班卡布也曾经为了完成一篇部门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将上级的年度工作报告析研了二十多遍,至能背诵。
“模仿”既是在入门阶段完成写作任务的权宜之计,也可以是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虽然“新瓶子装旧酒”的思路理念不值得提倡,但“旧瓶子装新酒”的写作方法还是可以用来应急的。
最初小班卡布的内心是十分排斥拒绝“模仿”的,认为那不是自己的真本事(可自己那会又真的没本事)。后来,逐渐了解到即便是公文高手起草时也不是新建个空白文档就一路敲到底的,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模仿”。
仿其形。“形”即外形。“模仿”也是分层次的。在众多类别“模仿”中最直接或称最低级的就是“仿其形”了。小班卡布曾经负责过单位综合文字材料写作任务。一个单位的总体工作任务是多年不变的,所以起草年终总结报告以及上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的汇报提纲就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了。虽然也懂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道理,但在拟制段落标题时还是时常会大伤脑筋。前些年,大搞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时,卡布的单位半个月内迎接了两位上级领导检查指导,而且都是就“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进行调研。按理说,汇报提纲是可以用同一个版本的,可卡布的领导就不干了,只看到材料的标题没变就直接给“枪毙”了。
当然,像前些日子网上爆出来的“陕西一县委书记抄袭新华社文章”,其“模仿”程度是连“仿其形”也称不上的了。
仿其意。“意”即其内容涵义。比如:在撰写某种陌生主题的公文材料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内容,就可以把单位之前该类型主题的公文材料找出来(也可以从网上荡来一些),认真研究其结构标题,分析每个标题之下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分析这样划分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分析这样划分是否符合当前形势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制结构标题。如此,就不是简单地“仿其形”了。小班卡布就曾经为陌生的上级机关领导撰写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当然这是前些年的事情了),可是卡布根本就不认识这位领导,也不知道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只好将他往年的述职报告找出来,从中分析出领导的职责是什么,才最终为其述职报告搭建起结构标题。
群文件中有一篇某省委政研室主任的文章《面壁苦思方得破壁之功》,其中一个例子:该主任起草其省委主要领导在全国“两会”期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提纲时,就是典型的“仿其意,而不仿其形”。
仿其神。“神”即其行文逻辑。确立行文逻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最好的字句放在最恰当的位置”。比如,在撰写某种陌生类型的公文材料时,不知道如何确定该类型公文材料的行文逻辑,就可以找来一些同类型的公文材料,分析研究其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几个方面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逻辑排布内容的前后顺序。把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明白之后,基本上就能够为您的公文材料谋篇布局了。
小班卡布曾想在公开杂志上发表点文章、赚点稿费,选来选去就选定了言论文章这个突破口。因为言论文章结构简单、篇幅短小,并且报刊、杂志上又都有其“市场”。但是身边同事没人会写,只得自己研究。经过几十篇言论文章的分析研究,终于搞明白了言论文章行文逻辑的基本范式,几本公开杂志上终于出现了卡布的名字,只是稿费少得让人羞于道出。
卡布也曾在演播室里以“起、承、转、合”为视角,析研《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行文逻辑。
仿其气。“气”即其语言风格。对此古人早有论述:“浅者抄字,中者抄意,高者抄气。”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写啥像啥”。可别小看了这个要求,很多同学在这个问题上可谓是屡次败北,不少同学就把讲话稿写得像政研文章。
我们都知道,同样一件事情(或称问题)可以写成汇报提纲,可以写成总结报告,也可以写成经验材料;同样一个主题可以写成演讲稿,可以写成授课稿,还可以写成讲话稿。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气”——语言风格。
比如:领导让你起草一篇动员部署类的讲话稿,如果你从来没有写过讲话稿,把握不准讲话稿的语言风格,就可以找来(也可以从网上荡)类似的讲话稿,重点分析其讲话目的以及论证论述方式,通过怎样的方式、哪些类型的素材把道理讲明白说清楚,在起草讲话稿时作为确立讲话目的、论证论述方式以及选择素材的依据,使笔下的文字始终在动员部署讲话稿的框架内生成。
说起“模仿”,我们应该向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学习。《明史》记载:张溥才华出众,思想敏捷,著作繁富,涉猎经、史、文学各个方面。溥自幼嗜学,遇到好文章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自己的著作也题名为《七录斋集》。
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借鉴的过程。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论说》中写道:“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另外,小班卡布的那位研究生朋友的导师也说,模仿一个、十个人的论文是抄袭,模仿上百个人的论文那叫“研究”。
——小班:卡布奇诺上
欢迎加入:公文写作入门培训——卡布小班。QQ:63964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