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地质变动

2021-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贪玩猴头

沧海桑田用在人与人说的是世事无常,用在自然则是表示时间久远,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看地图得出的大陆漂移以及后来发展成的板块运动学说,很多科学家为这些理论的真实与否付出了很多努力,而这一套理论最终也写进了学生的学习教材之中。

“地球最初遍布岩浆,后来逐渐冷却下来,出现了原始的海洋…”这些同样是我们昔日的教材中提到的,不过在我看来他是错的,他们搞错了物质在高温冷却下来之后已经充分反应的物质会更加稳定,而更加稳定的物质不仅不容易改变地形,也更加不容易形成生命…

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在我看来同样是错的,《地球成长史》犯的错误是搞错了物质活跃、稳定状态下的基本规律,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则是没有将自己的视角放到地球之外。

曾经跟人讲述这些的时候有不少人嘲笑我异想天开,说我只是在哗众取宠,在误导大家的视线,但是我却并没有被他们说服,我与他们辩论后发现他们的视角停留在地表,只是从地表看这个世界,只是看到了那些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结论,而我却将自己的视角上升到了外太空,从外太空的角度来俯瞰整个地球。

或许这么说有人又觉得我太自大,认定我不可能做到这些,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比你们看的都要透彻,小时候看到过这样一句对自己有深远影响的话“只要肯用心,大之外,小之内,总会有收获的”。连上曾经我对家乡的一种棋类游戏的充分研究,我早习惯了将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不同的角度,而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些的,有时甚至我将自己的方法告诉他们,他们也依旧做不到…

我们不通过卫星是没办法到外太空,而不到外太空又怎么能从整体上去看地球,这就是他们的观点……他们挣脱不开自己的思想桎梏,但是我却能。

我不用亲自到外太空也可以从整体上来思考地球的地质变化,我们不能亲自观察地球的整体状况,但是我们却能观察地球仪,甚至以任意一个球体做参照物,也能明白其中的变化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前辈们说的那样地表是不同板块构成,在板块运动的过程中促成了表面的地形…

球体的特点大家是知道的,尽管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但是按照所谓板块划分之后,他们延伸到球心的基础真的能让他们自由活动吗?

或许有人说陆地并没有连接到地球的核心,他们只是在地表漂浮着,所以他们还是有可能活动的,但是大家认真的想一想,如果陆地的基础没有延伸到地球的核心,那么又何以在所有大陆,甚至海洋的底部都有火山呢?

相信有一些人是看过有人做出的“没有海洋之后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陆地是真真正正的连接在一起的,是陆地承载着海洋,而不是海洋漂浮着陆地。

所谓沧海桑田之类的变化并不是板块移动,而是地球核心热能积蓄到一定程度之后对地表发出冲击造成的。在前边的文章中我提出地球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是在缓慢,但是不断的上升的,地表的热能可能会散失到与之前很接近的程度,但是在不同介质交替传热的过程中地心的热量却是越聚越多。

大家都知道温度的影响下物质会出现物态变化,可能从坚固的固体变成松散的固体,粘稠的液体,润滑的液体,气体…而因为升温带来的物态变化普遍是降低物质的强度,虽然地表到地底距离很远,但是在常年累积的影响下还是会有些物质到达承受极限,然后滚烫的物质冲出地表,有些区域会有一两个火山将其中的岩浆喷发出来,所以造成的影响会小一些,引发地表变化较小,而有些则是一条长长的薄弱部分,他们活动起来造成了地球地表的地形的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