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上)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顺叔

        毫无疑问,如果评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斯蒂芬柯维博士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是的,他可以称之为“伟大”,伟大的人不仅仅拥有伟大的成就,更拥有伟大的品格,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伟大品格的集中输出。如果一生之中必须读一本自我实现、自我激励的书,我首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每句话都是非常有用有效,必须反复阅读,加以揣摩,才能够帮我们度过漫长的成长岁月,最终成就自我。

        我们将分篇章的书写感悟,最终总结整理成读后感,分享给需要它的人。

        “前言”与“如何善用本书”部分

        柯维首先认可当下的时代是变化的时代,正如“VUCA”已经成为培训圈的流行词,如今的世界变化多端,在高速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成长?如何达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柯维说:“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所以,“原则”将是本书的核心所在,为了更好的诠释“原则”的重要性,柯维还列举了很多状况:

1、恐惧感和不安全感:越来越多的选择创建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焦虑,我们为工作焦虑、为金钱焦虑、为生活焦虑、为爱情焦虑……我们迫切希望通过独立自主的精神达成目标,而事实上,作为社会中人,我们必须通过相互依赖和合作来达成成就的巅峰,而非个人能力可以企及。

2、我现在就想得到:我们今天的欲望已经被无限度扩大,尤其当手中拿着信用卡的时候,欲望被快速得到满足,常常变成“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如何在获取当下收获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未来能够有所满足,如何能够保证我们在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里保持持续成功?所以应该有所平衡,平衡原则事实上可以适用多领域,包括健康、婚姻等。

3、谴责和抱怨: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外部的环境因素了,甚至这变成了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面对问题,我们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而不是寻求解决办法,鼓足勇气、承担责任将是我们作出改变的必经之路。

4、绝望无助:即便我们鼓足了勇气,就不会失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多少人和马云、王健林身处同一时代,却没有他们那样的成就?为什么?大多数人向命运低下曾经高贵的头颅,当我们屈服于命运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告诉自己:算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事实上,历史上真正伟大的人,怀抱的原则却是“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5、缺乏人生平衡:如果过度关注目标会怎样?我们很可能疲于奔命,追求效率、追求成功、追求工作,而容易忘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绝非任何技巧能带来,我们必须问问自己,生命中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什么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懂得轻重缓急,将让我们更好的抓住生活的重点。

6、我的定位在哪儿:尤其在当下的中国,“竞争”已经成为我们太经常听到的内容,独占鳌头是我们习惯的竞争方式,而柯维强调,懂得“团队精神”,懂得“合作共赢”的人,才更能够取得卓越成就。

7、渴望理解:当下的人们太渴望被理解了、从情人到家人,从工作同事到合作伙伴,谁不渴望被对方理解?而影响力,恰恰就是从倾听开始,当我们越来越希望被理解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如何理解他人?放下任何成见,认真的倾听,将是我们面对这个时代的最好方式。

8、冲突和分歧:是的,无处不在的竞争,让我们面对分歧的时候,哪怕用冲突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不愿意用合作的方式。事实上,如果能够找到1+1>2的办法,我们将能够避免大量无谓的浪费。

9、个人的停滞不前:柯维总结出人性是有四个维度的,即: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我们必须找到人类普遍的苦难,也要找到自己的实际需要,两者结合才能够找到长久解脱的办法,一旦找到,会发现这些本质的原则甚至和我们流行的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柯维想告诉我们,爱、幸福感、成就感以及对后代创建的福祉,是马斯洛“自我实现”层次之上的,最高的“自我超越”部分,他在实践七个习惯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的挣扎,当做的越好,可能面对的问题就会更多,而这也恰恰是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感受到它的巨大回报。

柯维建议,这本书最好不要一读而过,应该成为我的枕边书,时常翻阅并去分享,基于此,我开始写作,将读后感分享出来,希望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美国作家弗格森曾经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所以,我只能做知识的分享,但我愿意从自己开始改变,让自己从这本书中,受益更多,并开始实践。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今天的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让自己变得卓越,这是我们期待的一个人生“结果”,而结果的产生是由我们的行为所决定,决定我们如何行为的,便是我们的思维,柯维将其定义为“思维定式”,也可以理解为“动机”。柯维认为,今天的人已经越来越追求“个人魅力”论,即成功与否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各种长袖善舞的技巧,它重点强调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同时也有太多的“鸡汤”或“鸡血”式的积极进取心态,而这很容易变成一种欺骗式的行为习惯,我理解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年来讨论成功的著作越来越肤浅,甚至衍生出“成功学”这种欺骗性质极强的技巧。而事实上,“品德”才应该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包括: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勤勉、朴素等一些金科玉律般的品德。人的“思维定式”与品德的融合才是根本之道。这其中,品德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虚伪的人即便拥有再高超的沟通技巧,也很难获取他人信任,而那些在品德方面出类拔萃之人,即便没有特别好的技巧,也更容易让人所信任,即所谓的“瑕不掩瑜”。

        柯维把“思维定式”比喻为人们心中的地图,人脑中的地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根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客观真实存在的情况;另一类就是依据思维定制的地图,反映的是价值观。我们往往难以觉察这种地图的存在,甚至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它反映的就是真实客观的存在。在这里柯维用“少女——老妇人”图来诠释不同的人之间思维定式带来的差异性与深远影响。当我们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力,也就越能够对其负责,能够去审视它并开始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事物,同时改变自己也会在此刻发生。

        了解思维定式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开始发生“思维转换”,当我们能够从事物的另一面开始去看它的时候,就会产生“顿悟”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照亮内心。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生活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只要专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思维转换是一个何其难的巨大改变啊,人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好期待能够读到后面,找到思维改变的具体办法)。而思维转换很重要的地方在于方向性,思维可能往好的地方转,也可能往更加深渊的方向转变,我理解这种转变的重点,就在于品德作为指导。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品德如何指导我们成长?这就需要们找出原则来作为指引,而这里所指的原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会因为时间或者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这里柯维举了一个“军舰与灯塔”的案例(这也是培训课程当中最常见的案例之一)来强调原则的重要性,同时告诉我们,思维定式只是我们脑海中绘制的地图,是价值观的体现,是描述“地域”的手段。只有“原则”才是真正的“地域”,饱经岁月风霜,依旧屹立不动,是真正的客观的事实。而这些原则并不是某个人,某个时期甚至某个宗教独有的,它并非多么的深奥玄妙,它存在于世间所有人与生俱来的良知体系当中。比如:公平原则、诚信原则、服务原则、潜能原则等。

        原则有两个独特区分:第一,原则不等同于实践,实践是个体的、具体的、特定的,比如教育一个孩子就是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不能照搬到教育第二个孩子的身上,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原则是普遍的、深刻的、基本的,它适用于任何人的生活、婚姻、家庭等方面,如果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第二,原则不是价值观,原则是“地域”,价值观是“地图”,一群盗匪可以有同样的价值观,却违背善良原则。必须尊重正确原则,才能够绘制出真正的地图。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久经考验、长盛不衰、不证自明。如果想获得持久的幸福和成功,就必须找到正确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思维定式,越想正确而高效的生活,就越要让思维定式符合这些自然法则。正确的地图,比改变态度和行为来说,对我们的影响深远的多。

        柯维用两个章节的内容强调了“个人魅力论”是如何蚕食我们的生活的,人们总是在追求快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总在快速追求答案,总是在舍本逐末的寻求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如何找到捷径,而他的观念和古老的中国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个人魅力论如此影响着当下浮躁的社会,侵蚀着我们每个人的观念,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必须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水平才能够更好的指导人生?柯维带给我们的答案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的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在这里,“由内而外”是关键词。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事实上我们也只能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由内而外是从个人领域开始,也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它是螺旋上升,让我们不断进步的原动力,这恰恰也是“内求”所说的,真正是带我们回家的路。从外而内的索求是永远难以达成长久幸福的。

        很多原则都是人尽皆知,也是指导很多人走向成功的法宝,但是要确认和开发这些原则并正确加以利用,就必须改变观念,转换思维定式并将其提升到“由内而外的新境界”。

        自此,柯维的第一章读后感结束,虽然还没有具体展开七个习惯的内容,单只是这些,已经足够激动人心,带来巨大的收获,这包括“原则理论”、“思维定式”、“由内而外”等主要三个问题。同时,“少女——老妇人”和“军舰——灯塔”案例也是培训当中最常见的案例之一,完全可以丰富我们的课程。接下来,我们将展开伟大航程,开启七个习惯的英雄之旅。

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柯维之前谈到品德的重要性,那品德应该如何培养?他认为品德是“习惯”的合成:“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左右我们的人生。

        习惯有着非常巨大的引力,从物理学角度来讲,从静摩擦力到动摩擦力,我们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习惯的改变也是一样。如果要根除恶习,仅有一点点毅力,作出一点点改变,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一旦脱离引力的束缚,就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创造出高效能生活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

        习惯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柯维在这里提出著名的“习惯模型”,即习惯是由“意愿(aspiration)”“知识(konwledge)”、“技巧(skill)”相互交织的结果,培训中经常引用此模型——ASK模型。

        这其中,知识是理论基础,主要解释了why和what,技巧告诉我们how,意愿则是want,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努力会带来巨大阻力,毕竟“习以为常”会带给我们安全感。但和终其一生的幸福追求相比,牺牲暂时的安适与利益,是值得的。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

        柯维把七个习惯的理论基础描述为“成熟模式图”,这和人来成长的三个阶段紧密相关,即: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对我的成败负责。我们很容易理解生理上无法独立的人是如何依赖他人的,同理可证,情感和智力等方面同样需要依赖他人的人将是什么样,存活在依赖期的人更加容易指责他人,把责任归咎于外部,这就是典型的“外求”,依赖期的人必须走向独立,对自己负责,就是独立人格的重要构成。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独立期远比依赖期要成熟,算得上是重大成就,却不是人生巅峰。人们容易对“依赖期”矫枉过正,就开始强调独立人格的重要性。而人生的真正巅峰应该在互赖期。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互赖期是一个更加成熟和高级的概念,情感上互赖的人既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一个能够做到互赖的人,既能够与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取长补短,感受到他人智慧的魅力。

所以七个习惯首先定义独立,前三个阶段都是如何走向独立期,后三个习惯则是走向互赖期。第七个习惯则涵盖前面六个习惯,它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意识水平,实现不断改进、向上成长。柯维建议先从前三个习惯开始修炼,如果还处在依赖期,人们将无法飞跃性的直接开始互赖期的修炼。但考虑到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以我们的自我意识为中心,每天都需要和社会打交道,完成我们的社会属性,所以柯维建议不必等前三个习惯完全修炼完善后才开始后面的练习,我们不必为前三个习惯修炼若干年才开始后面的动作。

“效能”定义

        柯维的七个习惯都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能的工作生活,那么效能的定义又是什么?他以“下金蛋的鹅”为例子,提出效能是产出(P)与产能(PC)的平衡。在这里柯维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人生的三大资产: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人力资产当中一旦不平衡,将会引发什么后果。仅举一例:如果夫妻双方不在意情感的付出(产能),一味的只知道向对方索取(产出),享受自己的权益,那么爱情必定不会长久,枯萎只是早晚的问题。亲子当中产出与产能不平衡的案例就更多了,我们更喜欢用快速的决策,用自己手中的辈分、权力去要求对方,就是一种压榨产出的手段,而如何培养子女的品德,则是产能投入的部分。

        大而化之,团队、组织当中的产能与产出平衡更为重要,我们见过太多“不给马儿吃草却让马儿跑”的企业案例了,长久以往,员工离职就成为一种必然,企业走入衰败期也是早晚的事儿。

        柯维如此重视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他将其列为七个习惯的基础,是效能的精髓原则,放之四海而皆,所以是否可以说,掌握效能的平衡,就掌握了人生,

      本章重点两大贡献:1、什么是习惯、习惯的构成都有什么。2、效能的关键在于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开篇之初,柯维先提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下带出来的三大理论:基因决定论(我们的本性由祖先决定),心理决定论(我们的本性由原生家庭决定),环境决定论(我们的本性由环境决定)。这三大理论都可以归结为“巴浦洛夫的狗”的实验,即“刺激——回应”理论,而事实上,柯维认为这并不符合人作为高等级智慧生物所应该具备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有能力在刺激之下决定用何种方式进行回应,从刺激到回应之间的空间,是我们作为人,可以自由选择的,这是我们的权利!这就是积极主动的根源。

        选择的自由是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构成,分别是:1、自我意识: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思想。2、想象力:超越当下的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3、良知: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4、独立意志: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以上这四种天赋构成了“人类终极的自由”,这也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柯维对积极主动的定义是,它不仅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用范仲淹的话来说,这里的积极主动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任由他人的弱点控制自己,这都是浪费天赋的表现。积极主动并非是说对外界的刺激无动于衷,重点表述在于面对外界的刺激,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回应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负责。

        当我们面对巨大困境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对生活妥协,比如面对绝症,选择放弃治疗,责怪环境不好,但是我们更加可以鼓足勇气,勇于面对,树立坚定而正确的态度价值观,这应该算是活出人生大境界。

        太多的人习惯于依赖环境和他人:我的老板实在太喜欢压榨,我的人生总是被他人左右,为什么我遇到的都是渣男……太多的人都在等待命运的安排或者贵人相助,事实上好的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责任,就要求我们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直面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人们常常喜欢说“我已经无能为力”、“我就是这样”、“我不能……”等推诿责任的话语,因为这让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舒适圈,逃避责任是不需要后续动作跟进的,但是问题依然是问题,它存在于此,逃避并不能带来解决办法。而积极主动的人更喜欢说“我试试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我能够……”、“我打算……”。

        很多人把“爱”当成一种感觉,其实,“爱”是一个动词,爱是做出来的。积极主动的人更加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爱是牺牲、爱是奉献,爱是不求回报,爱是无微不至,而所有这些,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这就是积极主动。

关注圈与影响圈

        柯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关注圈”与“影响圈”。每个人都有自己格外关注的内容,比如健康、收入、子女、工作、大国政治、明星八卦等等,这就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关注圈”。在关注圈中,有一些可以被我们所掌控,这个小圈子被称为“影响圈”。观察一个人是否积极主动,只要看他把时间精力更多的用在哪个圈子即可,毫无疑问,积极主动的人,更加关注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圈”。他们专注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能量是积极的,影响圈必将越来越大,个人成长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而消极的人更多的精力都耗在了“关注圈”,他们更容易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关注圈上,就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外求”,自然就变成了推诿责任,无法进步。当然这不是说积极主动的人就没有关注圈,他们的关注圈往往不会小于影响圈,这样才能够持续发挥影响力。

        人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掌控的(问题和自身有关),可间接掌控的(问题和他人有关),无法掌控的(超出能力范围,比如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于积极主动的人来说,他们面对这些问题的首要解决办法都是从影响圈开始的。当我们开始对外界的环境刺激开始选择回应方式的时候,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将得到增强,这是鼓励我们持续改变下去的动力。

        消极和积极的人,或者说外求和内求的人,从言语上就可以区分,消极的人喜欢说“如果”:如果当初我就能下手买房子,现在一定会更好;如果孩子肯听话,我就不会分太多的精力在家庭上;如果我的学历更高,我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外求”用词,我们把命运的指挥棒交给了环境,而非自己。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最喜欢说的是“我可以”。它们能够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积极向上。

        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控制,而选择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力所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掌握的事全力以赴,是积极主动最需要的,这也恰恰是“内求“的表现。

        自由选择之后会不会带来错误的结果,当然,每个人都可以面对刺激作出回应,而产生的结果也非我们所能左右,是自然法则带给我们的,比如选择面对飞驰而来的列车纵身一跃,我们希望得到毫发无伤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其因为不敢面对错误而畏惧选择,不如勇于承认并马上改善。真正伤害我们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我们面对错误的回应,唯唯诺诺、不愿承认就是自欺欺人,只有及时承认及时改正,才能够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柯维说,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的能力,积极主动的人最厉害的就是做出承诺,从不食言。我们必须树立目标,并誓言达成。无论目标有多小,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已经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本章的最后,柯维希望每个人能够做出一个承诺,并设立目标,用30天的时间去实践它,最终养成一个习惯。

        读完本章我确信这就是从静摩擦力到动摩擦力的第一步,这种改变何其艰难,我们往往难以正视自身,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不愿意做出改变,常常归结所有的问题都来自环境,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不但是影响自己,更是影响他人的过程。而如何去做?寻找自己的影响圈和关注圈,努力扩大影响圈就是当下应该践行的,影响圈的扩大,从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