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4中国廊桥家族纵横风雨两千年
中国廊桥家族纵横风雨两千年
作者:本刊编辑部
1287年的一天,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成都。当他推开驿站窗户时,看到了一幅令他震撼的景象:安顺廊桥如长龙一样游荡在800米宽的南河上,红色的廊屋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桥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桥下是穿梭往来的船舶,一座廊桥尽显天府锦绣。即使在遍布桥梁的水城威尼斯,他也不曾见到如此气势恢弘的桥梁。这个游历世界的旅行家对安顺廊桥终身难忘,把它记录在了《马可·波罗游记》之中。
然而,马可·波羅并不知道,安顺廊桥并不是当时中国最壮丽的廊桥,像这样的廊桥在中国比比皆是,假如他看到今天遗存在中国各地的廊桥,不知他是否会发出“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的感慨来。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词典桥梁工程》中是这样定义廊桥的:在桥面以上立柱构顶,桥面形成长廊式的走道的桥梁。由于地域风俗不同,廊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形制,我们通常将廊桥划分为木拱廊桥、石拱廊桥、简支木平廊桥、伸臂式木平廊桥等几种类型。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上万座廊桥,历经风雨保存下来的大致还有3000余座。在崇山峻岭之中,沟壑纵横,急流险滩。为了方便出行。先人将足够的智慧集中到河流上,遇水搭桥,山河从此贯通。千年来,一座座廊桥犹如彩虹般从河流上跨越而过,连接着千村百镇,天堑从此化作坦途。加上山河助阵,廊桥呈现出立体建筑的精彩,而以廊桥为纽带,山水与人文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于中国廊桥诞生于何时何地,早已无从考证,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出结论一中国廊桥发端早在西周,最迟也不晚于西汉。唐宋,廊桥营造技术已基本成熟,赵伯驹、李嵩等名家创作了不少廊桥画作,让今人得以一睹宋代廊桥的风采。明清,廊桥在长江以南得到大量普及。清中期后,廊桥发展到了巅峰,人们将屋、亭、台、楼、阁、殿、水榭等传统建筑都搬到了桥上,桥头延伸出门楼、牌坊、碑亭、庙宇等附属建筑,形成了水上宫殿或水上园林的格局。此时的廊桥,承载了许多角色:交通工具、祭祀宗庙、休憩场所、交易市场、娱乐平台、团结乡民的纽带、传播文化的长廊……
我生活在浙闽廊桥带上,从小与廊桥为伴,在我眼里,它们不仅是普通的桥梁,更是一个个活着的生命。从2005年以来,我追寻着这些跨越两千年的交通图腾,足迹遍及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等20余个省级行政区,对300余座具有代表性的廊桥进行了实地寻访。每走访一座廊桥。我都会为它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档案。久而久之,我寻找到了廊桥的分布规律,密密麻麻的点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多个廊桥聚集区,一幅清晰而壮观的中国廊桥版图在我面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