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讲: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
研讨会上,王老师讲的是语音,我今天不谈她说的语音,因为我之前上语音课时,也写过不少了,回头再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聊聊王老师说的,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她说她坐在门诊,每进来一个孩子,从孩子进门到坐下,再到孩子上课,下课,她基本上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百试百灵,她说语音课最难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可是呢,父母却经常抱怨说是孩子不配合,孩子不听话,孩子不乖。
年轻美丽的王老师已从事语音治疗工作近十年,帮助过上万个孩子完成语言治疗,让孩子开口说,会说正确,能说好听,而她最操心的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有时让孩子的爸爸妈妈拿作业回家陪孩子练习,结果呢,到下一次课时,有宝妈说,作业都不知道放哪了,当然也没有练习了。(呵,这个啊,在术前正畸时,也有宝妈能把那个矫正器搞不见的,说是,孩子不愿意佩戴,然后就放一边了,然后就不见了)
听话,你要听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给你饭吃了。你再不听话,就怎么样了你!
这是大多数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话的方式,我也是。我对王老师说的,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有不听话,也有不配合的。
马思维老师翻译的《腭裂语音临床治疗指南》第二章所提到儿童时期的社会心理问题:在孩子(或家庭)的经历中,语言病理师具有一项其他专业人员缺少的特殊才能:倾听。我们在说话时是学不到东西的。我们只有在倾听(或阅读)时才能学习到。仔细听孩子和家庭所说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孩子说话的方式。
倾听!我们都大多数做不好这件事,我们认为孩子应该听话,听我们的话,而事实上呢,我们本末倒置,我们要孩子听我们说话,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你要听话。
在语音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听孩子说,我再说,效果会比较好,只听,只做示范,不批评,不指正。
比如jing这个音,小猪说不好,这个是需要牙齿咬下来,再用舌头踢牙齿再能发出这个音,而孩子呢,就喜欢开口用鼻子和喉咙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怎么办?我听他说,我做示范,一次又一次。妈妈让牙齿咬在一起,然后再用舌头去踢他们哦,他们还不走开,然后就说,jing,你看他们合在一起就会发了一个声音,叫jing。国语是发四个声调的,那我们也来四个调就好了。
我们听孩子说,我们看孩子说得对不对,我们做示范,少批评,多鼓励,慢慢地孩子就能说好了。
我发现如果总是说他说得不对,要纠正他,孩子就会很反感,然后就不说了。
在这个训练中,王老师在和冰上课时,我也有在认真听的,也在学习的。然后在日常的对话中,在绘本阅读中,在正式和他上一节课时,我会高频重复发音,会用稍微高一点的声音说出这个目标音,让孩子听到正确的音节,慢慢地,孩子在多次听到这个音之后,也会开始模仿了。
我的小猪今年四岁多,不知道如果是小学的孩子怎么样训练,我现在只是对我在训练冰的语音做出调整与反应。
我们听孩子说,我们不批评孩子发出了任何一个声音,他们的发声,就是他们自己的,我们只听,不从,我们说我们正确的音节,做最好的示范,让孩子学习。他们能发声就是一个好事,我们只有听到了他们的发声,才能有机会去给他们做正确的示范。
而我现在听到的最多就是,我的孩子不听我教的,我教他说话,他都不说的。语言的学习是听说读写。我们的学说话,不是别人教我们说,而是我们听到的足够多了,才会开始说的,而我们在做语训时也是,我们听孩子说,我们说给孩子听。我们倾听,我们做出对的动作。
在教育儿女的过程也是,我们如果做到了分享而不教导,示范而不强迫,效果会比较好的。哪里有强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孩子一反抗,这个学习就进行不下去了。
这是我走过的坑,现在也是自己填上,还望大家不踩坑。
书上有马老师的注释:语音和语言治疗也需要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要因过多说话(努力指导孩子)而忽略了倾听和给予“小患者”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新学的技巧。
是的,我们做妈妈的也要这么做的。因为语言治疗是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密切配合并在家持续训练的。如果我们没法做到这样,又如何在家进行有效训练呢?强迫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切记!
在语音课的过程中,我有偷懒的,也有倦怠的,王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孩子来到她面前,一开口,我就暴露了。因为有那么一些天,我没有好好陪孩子练习,或者让姐姐去上,好吧,就这样,到了下一次课时,我才开始醒悟,啊,没好好练习,我都不敢去王老师那里了。
然后到了下一次课,我不敢不好好学习了,每一次练习都好好练了。我发现如果我能有很好的精神状态陪他练习的话,他是没问题的。
回到王老师的那句话,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们希望孩子怎么样,不用说太多,去做成那个孩子给孩子看就行了。
王老师是一个脾气有点急的人,但自从孩子出生,她连对孩子大声说话都没有过,更不会像我们一一些宝妈一样,急了就会骂小孩,打小孩。
我们要向王老师学习,好好听孩子说话,好好和孩子说话,好好带着孩子学说话,
�M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