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真实都变成了奢侈,那么也就只能各种脑残了

2023-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盲观

连真实都变成了奢侈,那么也就只能各种脑残了

2023-07-23

我很喜欢看BBC的纪录片,以前我并不知道因为什么,只是感觉很真实,虽然有时候我也知道,能让你看到的只是可以让你看到的部分罢了。

但为什么依旧还是会感觉到真实呢?

就像是之前说的书本一样,他们是论证,通过大一堆的例子来论证最终的观点,主要是推理的过程。如此的结果就是你会比较信服,因为你已经深入其中了,并且慢慢前进。而我们这边有一个问题是顿悟,所以往往一本书里面有很多论点,每一个论点你都感觉受益匪浅,但过后即忘,毕竟你没有深入其中,哪怕是感慨也仅仅只是一瞬间罢了,当时或许感动的稀里哗啦,但实际上或许什么都没有感触到。

再说回纪录片,虽然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纪录片开始往BBC的这个方向走了,但老是感觉有点不伦不类的样子,很多人都喜欢在里面穿插一些情感,说这是人情味等等。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你不能单纯的就说这是纪录片,这仅仅只是一个述说的平台罢了,而我们为了如此,反而做的有点过了。

就像是纪录片很火的那几年,各种东西居然都可以叫纪录片,我当时还兴致勃勃的看了不少,但越看越失望,越看越不知道在看些什么,这都是一些什么玩意啊!

习惯性的高人一等,习惯性的说教,这就导致了,我们的东西一定要有自我思想和情感,那么就一定要有点抒情和内核,哪怕纪录片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看很多国产电影的感觉,明明很感动的影片,到最后为了抒情而抒情,甚至安排了很多不合适的情景,就是为了单纯的抒情。我想到了《萨利机长》,我们离这个太远太远了……

恰到好处,从容不迫,我们电影做不到这个,我其实还可以理解,你是为了说教,你是为了抒情。但记录片就没有必要了吧,居然还是如此……

最可怕的是,编剧一个思想,导演一个思想,摄像有时候又是另外的思想,所以我们经常感觉编剧的台词和摄像的影片已经最后导演的呈现是如此的不伦不类,完全矛盾,不知所云,其实就是这些东西在作怪。每个人都想着说教而不是展示,每个人都想着显摆而并非展现。

如果你想表达思想,不是不可以,哪怕是偏激的都是可以的,至少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但你又粗制滥造,你又不把关,甚至我都怀疑你都不会把关,到最后的呈现就是乱七八糟。然后你又开始委屈,这是多少的心血等等,你根本就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连纪录片都需要说点自我导向的话语,你还指望其他的有什么改观呢?

我们经常性说的就是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而不是你们分析一下这个事情,通过《罗生门》我们知道,哪怕是回忆的述说都是有虚假的部分的,更何况是站在制高点的评价了。

我们有着这个问题,但媒体等你们需要的是真实,而我们已经离真实越来越远了……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