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和莱布尼兹的论战
斯宾诺莎会受到误解表明了他和笛卡尔对上帝的帮助都不能算成功,看来唯理主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不过,是继续完善它还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并不是不该考虑的事,这意味着是时候该轮到经验主义大举反攻了。
现在,出来进行否定的是洛克,在他之前,则有霍布斯和伽森狄。当然也有进行肯定的人,比如剑桥柏拉图派的那些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现在这个人则是莱布尼兹。
洛克明确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他逐一批驳了那些支持天赋观念的论据,并且明确的提出自己针锋相对的看法:“心灵中没有天赋的原则。”
他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记号和观念。既然如此,那么这些记号和观念后来是怎么来的呢?他回答道:“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莱布尼兹与他针尖对麦芒:“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予它的。”莱布尼兹的观点是修正后的笛卡尔的观点,他把笛卡尔有些观念是天赋的,发展为一切观念是天赋的。
他还指出:“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说,要呈现现实观念,不论它是一般感性知识观念,还是像数学那样的最抽象的概念,以及其他理性概念,的确也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这真是他的意思,他明确说过:“数的真理是在我们心中的,但我们仍不失为学到它们的。”
莱布尼兹的这个看法表明,他吸收了某些经验主义的成分,已经具有某种调和的倾向。
能够逼迫自己的对手修正他所维护的观点,并且吸收自己观点中的某些成分,足见洛克的否定多么有力。不过莱布尼兹不能反过来逼迫洛克做同样的事,倒也不见得是他的肯定怎么无力,而是因为经验主义从来就不否认理性的存在和它的作用,它只是反对理性是知识的源泉。
由于经验主义仅仅把理性看做知识的加工场,所以它在理性的“来历”问题上显得比较洒脱。唯理主义却无法这样洒脱,它囿于理性是知识的源泉这样的出发点,必须为理性找到可靠的根据,这是它内禀的任务。
显然,除了上帝似乎没有什么更适合做这个根据。这正是为什么唯理主义者在骨子里都是上帝的捍卫者的原因所在。而经验主义由于没有那种“内禀的任务”,所以在如何看待上帝的问题上,它有更多的选择。
洛克代表了一部分人的选择:他宣称他信仰上帝,并且乐于随时为“基督教的合理性”进行有力的辩护。这是经验主义者自培根就有的传统,但是跟培根一样,他的这个态度是否足够认真,颇为值得怀疑。
这主要表现在洛克虽然承认支持上帝存在的那些形而上学的证明站得住脚,可是他不仅不在这些证明上做文章,反而坚持给上帝的启示加上理性的保证:“启示必须由理性裁断。”所以洛克的态度也许是真实的信仰,也许仅仅是“识时务”的托辞,但到底真相如何,恐怕已难追觅。
还有一些经验主义者认为,既然“白板”只能通过感觉经验被刻画上观念,而又唯有物质才能影响感观,那么物质当然就是精神的素材,这些人就是唯物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