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历史做邻居
我历来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在五一这样的日子去陪朋友游览,也算得上是舍半条命陪君子。好在朋友是好朋友,天气是好天气,我们计划去的地方,是个不太有名的小园林。
我们在一条小破街下了车,按着地图找到另一条小破街,叫做“吴趋坊”。墙上用红墨水歪歪地写了个“艺圃”,箭头指向巷子深处。
我们按着箭头往里走,巷子两边都是民房,碰到没关门的人家,我们就带着窥私欲望进去。偶尔跟里面带着窥探和戒备的眼睛碰个正着。在江南的古镇小巷,这样的对视每天都在发生。 游客,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好奇着彼此的生活。
在江南水乡,民风最淳朴的是同里。同里有宽阔的河流,有真正以打鱼为生的老人。 在周庄,小河两边都是商铺,老百姓们都充满商业头脑(但考虑到周庄自古就是商镇,这也可以理解) 。
我所见过最清心寡欲,淡定从容的,是婺源的农民。 婺源有真正的农村风光,有远山,有近田,有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 门外是清澈的流水,有小鱼在游动,有农妇在洗菜。 路边有挑粪的人经过,石头路上有肥母鸡在颤悠悠地漫步。 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看你一眼。更别说跟你兜售商品。他们是真正的农民。坚守着自己的生活。简单得让人肃然起敬。
我严重地不知道怎么鉴赏园林,每当老友将这个园林跟那个园林互相比较其特点时,我就在心里暗叫:OMG,这你也能记得。 同样对于艺圃,几年后我还能想起的,大概只是我们坐在河边喂鱼。我会记得,每次我想喂一条小鱼,结果都被一条大鱼横刀抢去。那条大鱼,嘴张开后可以吞进一个人类的拳头。
从艺圃出来,再穿过那条破旧的吴趋坊路,老友发现一户人家的门口靠近地面处刻着两个字。我近处辨认,是繁体的“赵府”。这里以前住的是(也许现在住的也是)姓赵的人家。
昨晚看报上的美食版,竟讲到吴趋坊,如今这里是夜宵一条街。 而当年唐伯虎的出生地就在附近。伍子胥潦倒之时,曾在吴趋坊乞讨。而“举案齐眉”的典故,竟也是出自这里的故事。
心里一小惊,没想到历史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