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有目的性的刻意练习四个特点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24人
Cherish5240
十万小时定律并不是说,你在一个领域投入了10万小时之后,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还有一个关键点,被大家忽略,就是有目的性的刻意重复训练。
1)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以跑步为例,比如一开始成绩是9分一公里,这次可以设目标为8:30一公里。即使看起来只有30秒的进步,但训练者需要去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怎样跑更省力,怎样跑能保护自己的膝盖,以最轻盈的姿态完成目标,进行重复训练。而不是机械地跑动,全然没有思考和协调过程。
2)专注得投入。意思是需要在这段训练的时间里,充分地投入,专注其中。现在最值钱的并不是互联网➕,而是注意力,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在抢注意力。专注投入其中,去体验训练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微妙变化。说来惭愧,在我写这段的过程中已经两次切换到微信聊天页面看了别人又发了什么。
3)反馈机制。反馈可以帮助回顾重复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管这个反馈来自自己,还是来自他人。没有反馈,你可能并不知道,原来几十年来的跑步姿势都是错误的,对身体的伤害隐患很大。我是在一个专业身心教育老师的课上,才了解到,原来长期的用力姿势不对导致骨盆前倾,胯骨大转子内旋,所以大腿一直很粗,就算非常用力的锻炼,也很难瘦下来。而得知骨盆前倾之后,有意识得纠正走路姿势,以及纠正假跨,真的瘦了很多,腿型也改善了很多。如果没有那次学习和反馈,可能我真的没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走路都是错的。
4)走出舒适区。在舒适区内,我们会按过去积累的经验来应对可能的问题,游刃有余,最终表现可能还不如那些经验不如我们的那群人。在舒适区外,人的大脑自然会开始紧张以及极速运转去想各种方法来完成目标。想要训练的结果越来愈好,就要借助舒适区之外的场合。
大家可以对比自己为了提高某个技能而安排的训练,到底是有目的性的刻意训练,还是无效的机械重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