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磨难

晚饭过后接了个电话,一张嘴就是:“老师好,猜猜我是谁?”听着电话里陌生的口音,一下子有些懵。想了半天,还是想不起来。电话那头大声哀嚎:“老师,我伤心的,你连我的声音都猜不出来!”赶紧说了个名字,对方还说不是。不停再说:“上一级的,老师,你再想想!”对方一口东府口音,我是真的有些茫然。连续说了三四个名字,对方已经有些跳脚了。干脆拿出老师的气魄:“少废话,报上名来!”“XX豪!我伤心的呀!”我一下子就笑了,赶紧道歉:“抱歉抱歉!你一口西安腔,我怎么猜的出来,别伤心了。”这才开始聊天。
电话中,这才知道,这个小子现在在西安打工。去年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参加中考,直接去上的技校。上了三个多月,现在正在某饭店打工。这次从西安回家,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请假了。电话中,他告诉我,在饭店上班很是辛苦。一天站下来,腿有时都是肿的。而且,周围没有一个熟悉的朋友,有时很是感觉孤独。我除了言语安慰,居然找不到一点可以帮助这个身处磨难的少年。只能不停地念叨,挣钱辛苦,要会计划。工作辛苦,也要顾着身体。聊了半个多小时,听着电话里那稚气未脱,又偶尔充满沧桑的话,心里很是唏嘘感慨。也才十六岁的他,已经要开始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了。
还记得,与他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那天,很多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只有小小的他,一声不吭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双大眼睛闪射出怯怯的眼神。再让大家自我介绍时,站起来一句话都不说。鼓励再三,也就说了个名字,已经面红耳赤了。后来,从注册的信息中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这是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在他六年级时因病过世。父亲在企业上班,三班倒。随后的日子,对他的关注就比别的孩子多。
平时的他,在教室一般也不和其他孩子聊天。于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找他说话。一开始,我说五句,他能说一句。慢慢的,我说三句,他已能说上一句了。我很少和他聊学习,一般都是扯闲话。有时,也会故意支着他给我做一些小事。比如上课前,帮我把教学用具拿进教室。或者,帮我去教导处、政教处交个东西什么的。上课时,每节课都会提问他。渐渐地,我发现他眼神中有了光彩。
他的学习底子不好,常常是各科作业不能完成。经常能在办公室见到他,不是在补作业,就是在罚站。每次见到,我都会摸摸他的头,看他一眼。等其他老师不在办公室时,再和他聊聊,了解了解他为什么作业总是完成不了。在聊天过程中,他告诉我父亲常常会去上夜班,就他一个人在家,自己管不住自己。所以,作业总是会被遗忘。听了他的说法,我心里也是酸涩不已。只能对他进行一番教育,他向我保证以后会尽量完成作业。
事后,和他父亲通过几次电话,委婉地提了提孩子常常一个人在家的事。可孩子父亲说,他就一个,孩子母亲看病欠下一大堆账。不挣钱不行,他也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只能用苍白的语言劝解一二。这个可怜的孩子,失去了母亲,父亲的陪伴也是寥寥无几。
等到初二时,虽然学习成绩长进不大,他已经会主动找我聊天,也愿意和同学一起聊天,我还是感到开心。可惜,初三时学校将班级打乱重组,他被调到其他班。虽然下课时,还是经常会见到。但,再聊天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好在,现在交流方式比较多。QQ上,还是会常常聊几句。等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他。只是在QQ上,会常常见到他的问候。
今天,接到电话还是比较惊讶的。在西安呆了一年,口音变了好多。听着他在电话里诉说工作的辛苦,还在说没上下学的后悔。我也在遗憾,始终没有让他在学习上有所收获。现在,也只能是安慰他,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还未成年的他,已经尝试过生活诸多的艰辛,以后会怎样?
但愿生活赠予这个磨难中的少年多些幸福,少些磨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