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拒绝社交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杀死一头牛

        晚饭后难得的机会,我和妈妈一起坐在电视前,无所事事的闲聊着。聊将来的工作,聊身边朋友的琐事。也不知怎么的聊到了我的一个好朋友,一年后她就要毕业结婚了,而我作为一个母胎solo,前路一片迷茫。气氛一时有些沉重。沉默了一会儿妈妈说到:“好像我们家的人都不是很懂人情世故,都不太会社交。”我想也不想的就回答到:“没钱怎么社交。”

        随后的沉默就更像是一种肯定,一种被两代人默默接受的真相,穷人好像真的没有社交的权利。我是不爱社交的人吗?其实也不是。小时候大家懵懵懂懂走街串巷呼朋唤友的快乐我仍历历在目。

        我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排斥社交的呢?

        可能是初中同学邀请我去游泳,我却买不起一件泳衣,对游泳馆那20元一张的“天价”门票望而却步的时候。可能是高中同学邀请我周末一起玩桌游,吃饭唱歌我却囊中羞涩的时候。可能是大学期间朋友们一起出去聚餐,整个寝室都兴致勃勃的只有我自己担心超额消费自己能不能负担得起。

        在大学期间,我通过做一些兼职,让自己的手头宽裕了起来。做家教,做助管,做翻译,做超市理货员等等,我开始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我在日常吃喝上逐渐放开了手脚,在花小钱上毫不吝啬,但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塑造了我的消费理念和社交态度。我仍然将社交视为高端消费的代名词。当我的兼职收入足以覆盖我的社交成本时,我仍旧对社交这件事充满焦虑。

        一方面我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断拒绝社交请求便意味着这个人很难建立起紧密的友谊,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很难抗拒社交给我带来的经济焦虑。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交于我而言不是维系友谊的日常活动而更像是无法抗拒的压力。同意社交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妥协,对社会规则的妥协,我无法彻底拒绝,只能被迫接受。

       在和朋友们达成一个社交约定的时候我总是万分焦虑,从同意的那一刻到与朋友会面的那一刻,这之间我时时刻刻都想反悔,找个理由将赴约糊弄过去。朋友们临时有事取消会面于我而言从来不是被放鸽子的气愤,更多的是意外之喜,我可以毫无负担的拒绝社交。

        主动拒绝社交其实是一个让人负罪感很重的事,会让人时常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感。久而久之会逐渐脱离一个社交圈子,成为无人过问的边缘人物。不可否认,有人享受这种边缘的滋味,但人是社会动物,这就意味着,人一生都在追求被接纳和认同。没有人想遗世独立的活着,人人都渴望成为中心而非边缘。

        很长一段时间我将自己排斥社交这一行为归结于性格,天然的以为自己就是不爱社交的那一类人。但当我手头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在社交场合享受到的帮助和快乐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意识到我拒绝社交的行为更多的是处于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源于幼时窘迫的经济和成年后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一个人缺什么往往就更在意什么,越在意什么往往就越得不到什么。贫穷带来的自卑让人下意识的想在社交生活中得到一定的体面。但是一定的体面却需要个人能力和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当力有不逮之时想要获得一份拒绝的体面和丛容,试图通过性格和个人喜好为自己扳回一城,谁知这一切没骗过别人,反而骗过了自己。可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