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战胜你的恐惧心里?
2023-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本来就是
认识四个恐惧的原型,整理如下:
一、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二、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三、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四、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四种动力均衡和谐时,宇宙才会有秩序、上轨道,而其中任何一种动力比重太大或停顿下来时,都会天下大乱
这四种和人类存在息息相关、互补也互为矛盾的动力有关:保持自我与孤绝疏离,与此相反的是把自己交出去以及归属感;
此外,追求永恒与安全,与此相反的是追求多变与风险。追求什么,我们就会对那些反方向的东西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但宇宙运行的规律却告诉我们,唯有互相矛盾的动力彼此势均力敌,天体才会井然有序。这里所谓的均衡并非统计学上的计算,也不是说一定要达成什么目标,而是一种内心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除此之外,我们要知道,每一种恐惧及其强度都我们与与生俱来的性情,即遗传,以及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换言之,与我们的身心状态和个人经历都脱离不了干系。
内心有着怎样的恐惧情结?必有一个形成的背景,看童年所占的比重。每个人的恐惧都染有性情以及环境影响的色彩,我们害怕的,别人往往难以感同身受;他人视为理所当然者,在我们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性情与环境,家庭与社会,都有可能成为培养恐惧的温床。成长过程中不曾受到干扰的健康的人,一般来说知道如何与恐惧共处,甚至战胜之。而受过干扰,必须忍受的恐惧巨大又频繁,则恐惧原型将攻占此人的心灵。性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
距 离
他们似乎没有个人色彩,甚至有些冷漠。形诸于外的他们,古怪、奇特,对人、事、物的反应很令人费解。认识经年,我们却不了解真正的他;今天与他相谈甚欢,明天看到他时,却好像没那回事。是的,我们越是靠近,他就越可能拂袖离去。他不贴心,经常没来由地发怒或露出敌意,让我们深觉受挫、受伤。
出于害怕,人格分裂的人闪躲我们的亲近,不肯回馈朋友的情谊,这使得他们越来越孤单寂寞;尤其是当别人有意接近,或是他们有意亲近某人时,都会令他陷人害怕的情境。
随着交往更进一步而产生好感,觉得对方迷人,产生亲密行为,以及表露情爱,对他而言都极其危险。这足以解释为什么他往往在重要时刻不见踪影,态度转为敌对、峻拒;或者突然把自己关起来,切断联系,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大家遍寻不着。有亲近的机会,只开放一点点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