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内部交流记录
1知识管理包括学习管理和实践管理。有时我这个实践动力不足。因为日常确实存在那种“没什么用”的工作任务。 但虽然对组织和自己都“没什么用”,但不做不行,属于绩效一部分。 由此我容易有拖延行为。不知各位学友有没有我这种感受,如何改善。
我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些事特别费时间还没什么作用,但任务又规定了要做,所以我就跟领导说了前因后果,然后就取消了那个任务。
通过因为我们是创业公司,没那么多规矩,更注重的是做有用功直接沟通,这不错。
是的,这个直接沟通适合在组织机构灵活的情况下用。
也许我这种状况只能改变自己的习惯,接受。
你只有通过做简单重复脏活累活证明你的能力,才能有机会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可是如果有的工作做了没用,还是应该提出来的是吧。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第一个是积极主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和你一样。对这个反锁机械的事情逃避烦躁。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挺积极向上的。平常主动学习看书运动什么的,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句话,他说真正积极的人,不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积极,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能积极面对。然后就霍然开朗了。我在政府部门做事,我可能会做很多很多无用重复但必须做的事。后来我就把这些事情变成训练自己意志,实践个人管理的事情,然后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感谢各位。也就是,这类工作,如果从组织流程上看,完全不是我个人能拒绝和改变的话,那么就必须做好。纵使任务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也是消除个人浮躁的方式。浮躁也是知识追求者的大忌。
是的,所以大家一起多交流学习,一起沉下来心来思索。浮躁是我们年轻人普遍的问题。
我觉得关键还是得自己从观念上想通,不然逼着自己做一些自己都不认可的事也是很痛苦的,而且也不会有多大的成效,所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是要如何转化自己的观念。
也有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无效的事,是形式主义的东西,站高几层看,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一个士兵走正步,对于走路来说,并没有效率。但成百上千者这样走,就展示了纪律作用下强大的实力。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为什么我听过很多讲座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我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这就是好多人把“熟悉”和“熟练”这两个概念没搞清楚。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我们都看过,我们都知道哪个知识点在课本的哪一页,这可以算做“熟悉”;但是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一定能考好,考试的时候体现的就是“熟练”。“熟练”才是真正把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想过好这一生,不能只是做到“熟悉”,还要做到“熟练”。
总结一下,个体不能理解集体意图,就很难适应生存好。但也要避免产生集体无意识。
是的,人思考问题的高度不一样,看待某件事情有用还是无用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人与人的不同,除了天赋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了,天赋很难改变,对于我们普通人,唯一能改变的也就是思维方式了,所以一个人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你在这件事情的意志力消耗过度,必然会在引起另外一件事情上意志力的匮乏,所以我们需要把常规的一些事情变成无需意志力的习惯,比如运动习惯比如阅读习惯比如黄金思维的习惯。这也是面包所讲的“熟练”。
是的,熟练也可以叫潜意识,潜意识的行为是不需要大脑做过多的思考的,熟练了,当遇到问题时,大脑才会更快,更有效率地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其实这些道理我想大家也肯定是明白的,我只不过是认真思考后做了一下理论性的总结。但是我觉得认真思考并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内化到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听了田老师的课,如果我听过之后不做内化,也就只是做到“熟悉”,但是如果认真思考并总结,我就在向“熟练”靠近。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第一个是积极主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和你一样。对这个反锁机械的事情逃避烦躁。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挺积极向上的。平常主动学习看书运动什么的,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句话,他说真正积极的人,不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积极,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能积极面对。然后就霍然开朗了。我在政府部门做事,我可能会做很多很多无用重复但必须做的事。后来我就把这些事情变成训练自己意志,实践个人管理的事情,然后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我第一次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大概是在两三年,看过之后没有一点用。后来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才知道阅读一定要思考,将书本知识内化并改变自己的行为认知才是真正的学习。后来我又重新阅读这本书,才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并开始参考这七个习惯对标管理自己,每天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