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身边的聪明人
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辨别身边的聪明人?”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当你遇到一个人,他能理解你的处境,尊重你的观点和信仰,和你打成一片让你觉得很舒服。
但当你想进一步和他深入交往时,会发现他总是和你保持一定距离,
让你觉得你们总是隔着一层,这人八成比你聪明很多。”
确实如此。
所谓“聪明人”,在社交方面,大多数是“友善、亲切但不乏距离感”。
因为他们懂得这个道理: “人脉论”是个伪命题,能让自己通行无阻的,是“实力”,而不是其他。
有人说,对于中国人而言,有时候按“堆”来计算,比按“个”来计算更准确更直观。
说得很有道理。
每逢大事小事,一些人总要找各种由头,
组所谓的饭局、酒局、同学会、老乡会等等,
闹哄哄的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乐不思蜀。
即使烂醉如泥、胃痛如绞,即使家人担忧埋怨,也在所不惜。
要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回答不外乎是:只有吃好喝好玩好了,关系才能处好,事情才能办好。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
朋友大郭刚开始经营广告公司时,为了积累人脉多拉点单子,
对外永远是一副“我有空”的样子,有约必到,有局必赴。
有一次为了招待一个意向客户,他索性夜不归宿,通宵陪着客户辗转各个场子。
而那次刚好妻子出差了,孩子的作业没人签字,哭闹不止,老父亲气得血压飙升。
但事后,这个客户并没有将广告业务投放给大郭的公司,
给出的理由是:这是年度KPI,必须找有成功案例的公司做。
说白了,客户很理性,大郭陪吃喝、陪玩乐的人情,修补不了大郭公司“技不如人”的硬伤。
大郭总结说:我太傻了,出来行走江湖的,谁心里都有杆秤,
一个人有多大本事,能成多大事,别人看得明明白白。
作家周国平曾说:
“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傻热闹聚会,只是过去情分的点缀,而不是别人对你认可的明证。
酒力不是实力,推杯换盏的“感情”,
始于酒桌,终于酒桌,无法“变现”,更无法外延。
如果一味沉浸其中,那就是对自己的消耗。